二胡
主页 > 二胡 > 二胡百科 >

孙凰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艺术特色

  三、高超的技巧性

  王建民的狂想曲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情”,“高超的技巧性”也同样是其明显的艺术特色。事实上,“狂想曲”这一体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炫技特征。用王建民的观点来说,“在写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二胡演奏技巧的突飞猛进及高手云集的现状,所有的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难度,使这些高手们来演奏时都觉得富于挑战性,这样也许可使乐曲的‘生命力’更持久一些,因为往往演奏技法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靠创作来推动的。”⑤可见必要的“炫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体现演奏家的高超水平。下面几个实例,可以说明三首狂想曲高超的技巧性。

  (一)快速换把及大跳把

  《三狂》的最后一段急板,速度同样也达到了近J=180的急速。在这段16分音符中,出现了大量的模进音型和琶音,尤其是全曲最后那两句的琶音和八度大跳音型,更是让不少演奏者望而生畏。不夸张地说,这是全曲技术上最难演奏的部分。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左手换把的敏捷和不留痕迹,以及大跳把时音准的把握。

  (二)泛音

  泛音的历史由来已久,是许多乐器都十分常用的一种演奏技法。目前,人工泛音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二胡作品当中。例如,《一狂》的中段和华彩部分以及《三狂》的引子开头那四个音,都用到了自然泛音或人工泛音。泛音的运用能使音色更富于变化,使其音响效果既纯净透明又清新淡雅。

  (三)快速连顿弓

  快速连顿弓是一种并不十分常用的右手技巧,它往往用以表达愉悦的心情或是渲染某些略带俏皮的气氛。例如《三狂》中段的Allegretto,就有一句运用了快速连顿弓,用以模仿人们的笑声。快速连顿弓的方法笔者认为是连顿弓与“飞弓”的结合应用(“飞弓”是一种俗称,如《战马奔腾》中所应用的模仿马嘶声的奏法),也就是说,在演奏时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无名指的弹力,短促地向外挑动弓杆,随即马上收回,这种一放一收的过程便形成了顿弓,加之速度的加快,便可达到连成一片、“珠落玉盘”的弹跳效果。

  (四)其他特殊的演奏技法

  在三首狂想曲中,还运用到了多种特殊演奏法。例如“敲击弓”“右手击打琴皮”,以及“拨弦与击弓连用”等,都大大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无论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人以不同的全新感受。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曲作者的另一种创新。

  1.敲击弓

  敲击弓即用弓杆敲击琴筒发声。在常规的演奏中,以弓杆敲打琴筒是应该尽量避免的,但有时为了乐曲的需要,也可专门作为某种演奏技法来使用。在《一狂》中段高潮之前,就有一处用到了这一演奏法。这一技巧的应用,给这段钢琴的主旋律起到了伴奏、陪衬的效果,反映出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2.右手击打琴皮

  还是在《一狂》中,华彩乐段过后,有一段以右手手指击打二胡琴皮的段落,用以模仿鼓声效果。通过手指有弹性地击打琴皮,使声音清脆而富有律动感。

  3.拨弦与击弓连用

  《三狂》中段第一次的散板之前,有一处旋律用到了拨弦与击弓连用的方法,即左手在轮指拨弦的同时,在每一小节的后半拍,右手都要刻意地去敲击一下琴筒,从而产生一种“自带伴奏”“边弹边奏”的新鲜感。

  综上所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没有继承就会失去传统;而没有创新,也就谈不上发展。优秀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又同样离不开音乐艺术的民族性。王建民的三首二胡狂想曲就是在民族音乐的基调中融入了时代的新意。

  民乐作品在表现时代感和民族情的同时也离不开技巧性。有了技巧性,才能更加丰富音乐的表现力。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将中西弦乐器的演奏技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拓宽了二胡表现手段,从而使二胡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焕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王建民:《“狂想”之后的联想——写在“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之际》选自《二胡艺术的传统与发展》第33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②陈建华:《让民族传统融入时代的新意——王建民及其〈第一二胡狂想曲〉》《人民音乐》1990年第4期

  ③④杨光熊:《二胡演奏艺术中的三个到位》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⑤王建民:《源于民间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杂记》《人民音乐》2003年第9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