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主页 > 钢琴 > 钢琴名家 >

傅聪

傅聪 
    现在很多华裔音乐家都在西方发展,马友友是当今古典音乐界最红的大师级大提家,而钢琴家傅聪是其余为数不多真正能够获得国际声誉的华裔音乐家。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儿子,他九岁拜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为师,学琴三年。他以超人的天赋和勤奋,于50年代就成为我国最杰出的青年钢琴家。1953年赴罗马尼亚参加布加勒斯特钢琴比赛,名列前茅。1955年更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屆萧邦国际钢琴大赛,名列第三(Ashkenazy在同届比赛获第二名),且或「馬祖卡」最佳表演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门·海塞在听过傅聪演奏的肖邦作品后说,傅聪是“真正的肖邦,是华沙时的肖邦,海涅时的肖邦。”在萧邦国际钢琴大赛上的杰出表现,使他获得世人注意。随后他获得奖学金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4年。
    1958年开始,傅聪一直定居英国,并在世界范围作巡回演奏,也回国到过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多个城市演出。但近年因颈椎病开始造成压迫神经导致手麻,傅聪的演奏活动也受手疾影响,例如199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原定演奏的门德尔松三重奏曲,但因手疾突然加重而无法练习,傅聪不得不改弹肖邦的作品。傅聪说:“我常常担心,也许,我的演出生涯时日不多了。” 

傅聪:郎朗才华百年难得   
       已有四年未曾在上海举办音乐会的钢琴家傅聪昨日致电东方艺术中心,为5月8日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接受了记者访问。在谈及郎朗时,傅聪强调:“我非常欣赏他的才能,100年也不见得出一个这样的人。”甚至认为郎朗“天生的技术才能”远超当年的自己。但他也坦言:“有些‘趣味’在艺术上很重要,这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我只是希望他不要做那么多‘戏’,而走向更高的境界。”
      傅聪在谈到“境界”时指出:“‘比赛文化’(钢琴比赛)不是文化,事实上是‘反文化’。把音乐变成竞技不是对待学问的态度,是恶性循环的功利主义。”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