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古琴入门基础教程【第二课 古琴正面图解】

大家知道了古琴是由上下2块木板合成中虚空(即为琴箱)。上面板多用软木(如桐木或杉木)、下面板多用硬木(如梓木),古琴常见样式有仲尼式、伏羲式、神农式等。

下面将介绍古琴正面、背面、侧面、琴腹等,让您对古琴结构有较深入了解。有琴友会问,了解这些对弹奏有什么用?了解器乐的属性,有助于我们对音的掌控。

好啦,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古琴正面知识吧~,先上图:

古琴零基础教程 | 第二课:古琴正面图解

仲尼式古琴正面图解

古琴零基础教程 | 第二课:古琴正面图解

仲尼式古琴 实物图

从琴头开始说起,最前端名为“凤额”。

次于“凤额”后稍微较高起一二分处的称为“承露”(小问注:此为常用称呼),因上面的小圆眼像露珠而得名,又叫“城路”是说它它好像城墙下面的路;又叫“岳裙”是说它在岳山的脚下。

连接“承露”而高更高起四五分的名为“岳山”(小问注:此为常用称呼),又称“临岳”,因为它巍然崇高,有如山岳的形态。

岳内八九分为“起项”,项中稍收束为“凤颈”,从“凤颈”以上逐渐低头至“岳山”称为“流水处”,亦曰“岳流”。

从凤颈以下最宽阔的处为“”,又名“古人肩”或“仙人肩”取其像人肩背的平正。由肩至腰前宽后狭,像两翅名曰“凤翅”。腰中更收束名“龙腰”,取其曲折如龙,也"玉女腰"取其纤细。

腰末双稍宽为“起尾”。尾尽两旁曰“冠角”取其形似为名。因蔡邕用爨(小问注:读cuàn,烧火做饭之意)余桐木制琴,尾上还有烧焦的痕迹,又名“焦尾”。琴面正中最末尾微微高起处为“龙龈”亦称“龙唇”。

冠内两线自“龙唇”红入为“龙须”,一曰“冠线”。琴面靠左有13个圆点如明星的为“”,又名“晖”,它的次序是从近岳山起为第1徽,以次至琴尾为第13徽。琴面的部位大概如些。

下一节课我们将讲古琴背面和前后部位。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