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名家 >

古琴名家档案《曾子》历代琴人传

  曾参字子舆,在少年时就拜孔子为师,是孔子非常喜爱、赏识的弟子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并传学给孔子之孙子思,子思再传学孟子,所以曾参在儒家传承序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曾参非常聪明。相传有一次曾参在孔子身边侍坐,或许是想要表示亲近之情,所以不知不觉中坐得离孔子太近了,这样很不合礼数。孔子看了看他,说道:“以前圣贤之王有着高上的德行,精妙的理论,以此来教导天下之人,使人们能够和睦相处,君、臣之间也没有什么不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聪明的曾参一下明白过来,老师明里是在指点他君臣之理,实际上是在暗示师生之间的尊卑关系。于是,曾参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传授给学生。”这件事情曾参处理得很好,他不露声色地用实际行动表示出对师长的尊重,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曾子避席”的故事也被后人传诵。

  曾参以孝著名。相传孔子为其作了一部《孝经》,还有一说《孝经》是由曾参本人所作。《琴史》中也记载了曾参的故事:曾参小时候去栽瓜苗,不小心弄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很生气,在盛怒之下打了曾参,差点打死他,过了许久曾参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对父亲说:“我刚才做错了事,您教训了我,不过我现在已经没事了。”说完还回到房中去弹琴,用行动让父亲知道自己不会有大问题,以免父亲担心。然而孔子听说此事后十分愤怒,说:“虞舜侍奉父亲瞽瞍之时,小棍子打就等着,大棍子打就跑掉,所以瞽瞍不会犯不父之错,而你不知变通一动不动等着被揍,这不是要让父亲犯下大错吗?”曾子听后十分懊悔,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登门向孔子道谢。尽管年少时经常会被父亲责打,但是曾参仍然非常孝顺。后来,他常常思念自己的父母,创作了《归耕曲》或叫做《曾子归耕》,其词有云:“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以再事者,亲也。嘘唏归耕,来日安所耕,历山盘兮钦!”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发出了时光流逝,尽孝及早,时不待我的慨叹!

  《琴史》中还记载了曾参创作另外一首琴曲《残形操》①的故事:曾参在白天睡了一觉,做了一个怪梦,梦中见到一只没有头的狸,醒来后曾参觉得不吉利,于是就拿起琴,想象着梦中的情景创作了一首《残形操》。在弹奏此曲时,恰好有一人从门外路过,就停下来倚门倾听,听完后进来说:“弹得很好啊!已经有身子了,可惜看不见头。”相传这位听琴的人就是墨子啊!后世的大文学家韩愈拟作了一首《残形操》的唱词,唱词如下:“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②明兮,而头不知。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巫咸③上天兮,识者其谁。”想来只要行为端正地等待天命,上天又怎么会怪罪呢?所以即使梦见没头的狸,也是吉祥的,只不过有些怪异罢了。君子不以福喜,不以祸悲,以弹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最终曾参并没有什么灾祸,也得到了善终。

  在《琴史》记载中,孔子的学生大多都善弹琴,曾参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其他善琴者还有颜回、子路、子夏等,只是他们都没有琴曲流传下来,也许是因为年代太久远的缘故吧。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如此善琴的老师,耳濡目染,孔子的学生能有不善琴的么!

  ①《残形操》:蔡邕《琴操》记载:曾子鼓琴,墨子立于外而听,曲终,墨子赞叹道:“善哉鼓琴,身已成矣,而曾未得其首也。”曾子说:“吾昼卧,见一狸,见其身而不见其头,起而为之弦。”因曰《残形》。

  ② 孔:很。

  ③ 巫咸:相传为商中宗时神巫,善占梦。

  曾子

  曾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晚事孔子。当孔子之在陈蔡也,曾子少,未及从行,故孔子论德行不及曾子。孔子还鲁而曾子行益高,故为之作《孝经》。曾子尝耘瓜,误断

  其根,曾皙①怒击之。几死,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②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③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然孔子闻之而怒曰:“舜之事瞽瞍,小捶④则待,大杖则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今参委身以待暴怒,殪⑤而不避,既死则陷父于不义矣。”曾子造孔子而谢过。曾子尝梦狸,不见其首,以为不祥,援琴而鼓之,作《残形操》。有立于户外而听之者,曲终入曰:“善哉,鼓琴乎!身已成矣,而惜未见其首也。”盖梦狸而无首,此为怪祥。君子居正以俟命,福至不喜,祸至不栗哉,鼓琴以写其意。而曾子卒无祸,后之君子可以监矣。又有《归耕》之曲曰:“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见于《琴操》。万世之下言孝者,必称子舆,美夫!”(以上文字节选自《琴史•卷一》)

  ① 曾皙:名点,字晰。曾参之父,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孔子早期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② 向:刚才。

  ③ 得无:表示推测或反问,莫非、恐怕、是不是之意。

  ④ 捶:以杖击也。

  ⑤ 殪(yì):死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