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深圳民乐闯江湖:求新求变求生存

  1月11日,深圳音乐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来自挪威的10岁小姑娘凯莎在观看了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会之后,画下与海报相似的图片,并用她不太熟悉的中文写下一段话——“我看过你们的音乐会,很好,希望长大以后和你一样棒。”

  凯莎平常学习钢琴、声乐和舞蹈,来深圳5年,她认识了很多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笛子,她知道很多,也很想听。上次听了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凯莎非常着迷,想经常去欣赏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会,但不知道可以去哪儿。”凯莎的妈妈遗憾地说。

  深圳正在着力打造高雅艺术之城和钢琴之都,家长热衷让孩子学习西洋乐器,在被忽视、被遗忘的仄逼角落,民乐的生存境遇堪忧。现实之下,民乐从业者或是远走江湖,或是寻求更风雅的场合附着生存。

  大批民乐从业者来深打拼

  音乐是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从最原始的年代到发达的今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会形成地缘内特有的音乐。

  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乐乐器中,二胡、琵琶、笛、丝竹、胡琴、筝、鼓最具代表性。遗憾的是,如同凯莎所说,想要在深圳看到民乐演出并不太容易。在深圳最核心的CBD地段有金碧辉煌的深圳音乐厅、大气稳重的深圳大剧院,可以轻易查到近期有某个国际级乐团来深圳演出,市体育馆和“春茧”里有某位流行巨星举办演唱会,可是,几乎没有民乐演出。

  不过,商业演出市场的空缺并不代表深圳没有民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二胡表演者许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傍晚时分莲花山脚下拉二胡的卖艺人,还是周末活跃在社区和街道的民乐公益演奏,在深圳活跃着大批以民乐为职业的艺术家和表演者。在深圳文联组建的艺术家工作室里,专门邀请了国家级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开设二胡工作室,以便传承和发扬民乐艺术。

  “此前,在深圳音乐厅外面马路边表演二胡的盲童邓奇奇,在音乐厅的帮助下拜师和演出。在深圳民间,有爱好古琴和扬琴的资深玩家,有退休前在国家级表演团队工作的艺术家研习手鼓”。

  在深圳同样有众多的民乐观众。去年中秋节期间,著名二胡演奏艺术家马晓晖的音乐会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表演结束后,马晓晖与观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一位老人虔诚地向她请教二胡的技法、经验,一名小观众更是大声请求她到深圳开班授课。

  许先生平时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如果我在小区拉二胡,很多人会闻声而来,且会上门拜师学艺。毕竟是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容易被国人理解,容易产生亲近的感觉”。

  痴迷于古筝的谭小姐则表示,传统民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境和美学。身为一个中国人,要弄懂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除了在书本之中,更可以在乐器之中。在古筝的弦音中,高山流水的韵律让人忘记现实生活的喧嚣,这是谭小姐学习古筝的一大理由。

  民乐仍在深圳民间顽强生长

  深圳是有着独立发展历程和地域特征的城市。在过去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乐器伴随着粤剧和曲艺表演在舞台上不时出现。如今,尽管繁忙的城市节奏将人们欣赏民乐的雅兴一再冲淡,但是民乐仍在民间顽强生长。

  任登峰是深圳华夏民族管弦乐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深圳华夏民族管弦乐团的团长。今年78岁的他热爱民乐,至今仍活跃在民乐圈,为深圳的民乐演奏家组织演出谋求生存,也为民乐的发展和传承摇旗呐喊。

  他介绍,深圳目前的民乐团大部分是业余团体,不仅数量已不多,而且一些由社区居民组织的乐团并不能保证水准。“现在能够保质保量进行大规模演出的,可能只有华夏民族管弦乐团了”。华夏管弦乐团常规状态下有40人左右,根据演出的大小,乐团会临时增减人数。#p#分页标题#e#

  作为民间乐团,华夏乐团的生存完全依靠市场,排练场地由华侨城华夏艺术中心免费提供。“艺术中心向我们提供场地,如果他们有活动需要演出,我们会免费参演。”

  华夏民乐团2003年注册成立,最初任登峰尝试进行商业演出,最终发现没有人会为民乐买单。“这种情况持续至今,某次广东省民乐团赴深演出,开演前仅售出几十张票,后来没有办法只能把票分发出去”。任登峰调整了思路,将乐团的演出主要投入到市、区级的政府文化普惠招标活动中。“目前最主要的是参加深圳市和南山区的演出,一年大概有20场左右,每次有3万至5万元的费用。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商业市场”。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