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940年8月22日中国作曲家施光南诞生

人物介绍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延安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1964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邦”被粉碎,施光南把万马齐喑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 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他以满腔热情和崭新的手法,成功地用音乐塑造了鲁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笔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寻与彷徨的青年形象。1984年7月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作为文艺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三大。1985年,施光南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十五个副主席中最年轻的副主席。同年,全国30万个团支部投票评选首届“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获奖的30首歌曲中,施光南的作品占三首。1986年,施光南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成为许多青年,特别是文艺界青年人的挚友,许多著名音乐家、词作家、歌唱家都被他团结在周围。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一部歌剧酝酿半生,在当今如此不景气的中国歌剧舞台上,竟能不屈不挠地开花结果,是何等难能可贵。孰不知《屈原》竟成为音乐家最后的绝响。施光南1990年5月2日去世,享年49岁。施光南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伴随着时代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的美称。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歌剧音乐《伤逝》,电影音乐《幽灵》,京剧音乐《红云岗》,河北梆子音乐《红灯记》,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海的恋歌》,歌曲《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立功喜报寄回家》、《台湾当归歌》、《摇篮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漓江谣》、《火车司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剧《屈原》等。其中《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瑞丽江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已流传国外。   

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在1980年中央电台和《歌曲》编辑部举办的“听众喜受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他有三首作品获奖。其他如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电影《幽灵》的配音等也有一定影响。除此,还创作了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的音乐。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等。被誉为“时代的歌手”。

音乐人生

新中国乐坛上成就卓然的作曲家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
施光南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和体裁多种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1980年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他的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京、津演出,反映强烈。
爱国是我创作永恒的主题
施光南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充满热烈的爱。他说:“爱国是我创作永恒的主题。”有一次他出国访问回来,大家请他吹吹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他的第一句话是:“看来看去还是我们的祖国好。”这几年,音乐界的大批才子流往国外,光南夫人洪如丁从小在新加坡长大,有人劝他们也“出洋去过过”,光南听了很生气:“我的根在中国,”他说,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一点,但我能为11亿人写歌,新加坡才一千万人,有几个人听我的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才得了30元稿费,有人不平,光南自己也诙谐地说:“才够买一张流行音乐会的入场票。”他在1989年底全国青联常委会的一次夜谈时说:“不论社会上有多少让人不满意的事,我总是对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要是我们的社会没有充满希望的人,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前途呢?”他不是空谈家,他用他的歌表现了他的爱国之心。王立平说:“他干起活就像头牛,可以一整天坐在钢琴上不下来。”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