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百科 >

斯式琴与瓜式琴的区别

  “斯式和瓜式的区别”这个说法估计只有国内有,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按照现在已有的网文的解释,其实大家说道的 是 strad 黄金时代的模型 和 耶稣 晚期的 代表作品 的 各自鲜明特征的对比。”

  网文有很多讲 “斯式与瓜式的区别”的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也是使广大琴友收益最多的 应当是资深人士 不以物喜大哥的 一篇帖子(很多人转载,可惜都没有注明出处,现在引用 顺便表示感谢), 这段评论简单易懂,但是… 原文大概是这样的:

斯式琴与瓜式琴的区别

  斯式琴的特点是:

  琴身上部较为窄而小,下部较为宽大,中部弯度稍深,不仅轮廓相称,线条也美观。琴板宽大平坦,弧度极微,中间厚,渐而向四周扩张地薄下去,边部近侧板处最薄,由于面板厚薄适度,所以极易振动。斯式琴发音强而有力,音响宏亮,音色优美,传远效果极好。人们常用圆润、含蓄、丰厚和纯净等词句来形容它的音色。

斯式琴与瓜式琴的区别

  瓜式琴的特点是:

  琴板弧度不大,较为平坦,面板中间与四周的厚薄相差微小,琴身的上部和中部比斯式琴宽阔,中腰弯度较圆而不深。琴角也不象斯式琴那样凸出,琴身下部较窄,音孔开得较长而式样别致,琴头较大而式样雄壮,因为瓜式琴只重视琴的发音效果,所以琴的外表美观上略逊于斯式,但琴板振动强烈有力,发音深厚宏亮,传远效果特好。

  在独奏中,两种琴都是可以用来独奏的。只是看你想要什么效果。两种琴都不适合于乐队使用,因为,音量太大,演奏时在几十把小提琴中很突出,所以都是独奏的好琴,无分先后。演奏瓜氏需要你去把它当武器,攻击你的听众,就会有完美的效果。而斯氏就需要你把它当作一束玫瑰,用优雅的方式献给你的听众,才会得到完美。深沉的乐曲,特别是多用G弦的乐曲就用瓜氏。华丽的乐曲就用斯氏。斯氏的琴,音色柔和,细腻,但低音还不够深沉。瓜氏琴,低音无比深沉,粗旷,奔放,但是高音就有一点毛糙,细腻不足。

  很久以前 初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找到了许多的评述,到现在 我还比较满意的一段关于 “斯 瓜区别”的总结:

  Del Gesu:

  short corners,   rounder apparent shape,

  C shaped center bouts,   longer appearing,  pointier f-holes

  Strad:

  longer corners,   slightly blockier outline,

  D shaped (relatively) center bouts,  rounder topped f-holes.

  由于英文谈到这个问题 直接就说"Strad 和 del Gesu" 了,不会产生指代不清的问题,而 一般文中说 “斯式 瓜式”,让很多新朋友搞不太清楚,这里的 “斯式” 就是Antonio Strapari,“瓜式”就是“耶稣”—Bartolomeo Giuseppe Guarneri。如 说Amati 一般指Nicolo Amati ,除非特别指出是 the brother amati 即指父辈的兄弟俩 一样,说“瓜式”一就是Guarneri家族的最后一位 ——“耶稣”,除非特别指出是“耶稣”的爷爷 Andrea Guarneri,“耶稣”的叔叔 Pietro Giovanni Guarneri(Pietro of Mantua),“耶稣”的爹Giuseppe Giovanni Battista Guarneri(有的人引用标签 即是 Joseph Guarneri),“耶稣”的大哥Andrea(夭折 略去),“耶稣”的二哥 Pietro Guarneri( Pietro of Venice) ,而用“瓜氏”指代上面几位都不为错。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些?因为一般 我们讲 名彪青史的 “斯式 和瓜式”中的“瓜式”是不属于上面几位的。而沉淀许久风骚至今的 瓜式风格设计和瓜式精神气质也只属于“耶稣”一人。

  师承关系是,Nicolo Amati 是Strad 和 Andrea Guarneri (耶稣的爷爷)的老师。}

  问题就来了,4楼总结的斯式 和瓜式的经典特征,是否都适用斯瓜名琴呢?如果不是,那这些特征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斯式 瓜式作为典范的意义又仅仅是外形设计和精神风骨吗?Strad 和 del Gesu 作为典范意义的存在,是“斯式”和“瓜式”的实质,而这种在提琴设计 提琴风格上的无人能出其右的神奇,历被史证明着。

  说白了“斯式” “瓜式” 应当是抽象出来的 Strad 和 del Gesu 开创的极有代表性的提琴设计(乃至是应用Archimedes spiral  螺旋原理 和几何作图法 这样的 方法论上的东西)和其二者体现的截然不同风格迥异的气质风格。这种抽象的综合意义和具象的某把琴的特征并不是一回事,所以 如果 具体拿某把 斯 瓜名琴 去对照这种抽象的设计和风格,一定是有出入的,比如早期的strad做的amati风格的琴 和后来1690年左右独创的364mm的长型设计都没有办法完全与“斯式典范”相对应。同理1726 年首部IHS 标签的琴问世时,del Gesu 也理所应当地受到 当时如日中天的 strad 风格的影响,那时的del Gesu 还没有到达 可以塑造风格的 境界。

  那可是典范意义上的“斯式”“瓜式” 一定有 具体作品的支持,人不可能凭空捏来一种设计,也不可能一下子形成所谓的风格。所以要体会“斯式”“瓜式”,需要看strad ,del Gesu,特定时期的作品,也可以这么讲:“斯式”典范来自于1700 后黄金时代的作品,“瓜式”典范来自于1730到1735的成熟时期,特别指出的是1737—1744(耶稣 去世)del Gesu 创造了许多匪夷所思怪诞惊悚的 但是又那么伟大天才的 作品,塑造并发展了“瓜式”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风骨气韵。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