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选购维护 > 小提琴资讯 >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协奏曲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來自俄國,他是杰出的小提琴家,录制过大量丰富的唱片,对小提琴作品的诠释与貢献,尤其是演奏俄國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的小提琴協奏曲最為有名.

  除此他也演奏其他古典曲目,与俄國管弦乐团合作,同時还有來自欧洲与美国的乐手,奥伊斯特拉赫與俄國鋼琴家李希特 (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 表演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亦相當膾炙人口,他也常詮釋俄國作曲家哈察都量 (Aram Khachaturian, 1903-1978) 的小提琴協奏曲.

  1908 年奥伊斯特拉赫出生在黑海边的奧德薩市 (烏克兰共和国),黑海最大的海港城市,來自經商的犹太家庭,父親是 Fishl Oistrakh,母親是 Beyle (母姓是 Stepanovsky),五岁开始与当地教師 Piotr Stolyarsky 認真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 Stolyarsky 是歐伊斯特拉夫第一位且唯一的一位老師,他也教导 Nathan Milstein (米尔斯坦, 1903-1992), 1914 年米爾斯坦自音樂學校毕业,奥伊斯特拉赫與米尔斯坦在奧德薩市開啟第一場音樂演奏會,當時米尔斯坦是 11 岁,奥伊斯特拉赫只有六岁.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协奏曲

  1923 年奥伊斯特拉赫進入奧德薩音樂學院,求學期間演奏巴哈的 A 小調協奏曲,三年後他在畢業音樂會中演奏巴哈的夏康舞曲,塔替尼的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pt1 ; pt2),魯賓斯坦的中提琴奏鳴曲,與普罗科菲耶夫的 D 大調協奏曲.

  1927 年在基輔举行的音樂會,奥伊斯特拉赫在葛拉祖諾夫 (Alexander Glazunov, 1865-1936) 指揮下演奏戈拉祖諾夫的小提琴協奏曲,他的獨奏表現優異,受到矚目,隔年又受邀與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表演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是 Nikolai Malko (1883-1961).

  1928 年奥伊斯特拉赫決定搬到莫斯科,在那裡他遇見未來的鋼琴手妻子 Tamara Rotareva,一年後結婚, 1931 年唯一的兒子 Igor 出生, Igor 長大後繼承父職成為優秀的小提琴家,與父親演奏過巴哈的雙小提琴協奏曲與莫扎特的交響協奏曲.

  1934 年歐伊斯特拉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 1939 年成為教授,他與同校的名師 Yuri Yankelevich (楊克列維奇), Boris Goldstein (戈尔斯坦) 一樣受到學生敬仰.

  奥伊斯特拉赫的學生相當出色,有 Oleg Kagan (柯崗), Gidon Kremer (基頓‧克萊曼), Nina Beilina (妮娜‧白莉娜), Stefan Gheorgiu, Eduard Grach (愛得華‧格拉奇), Olga Kaverzneva, Oleg Krysa, Olga Parkhomenko, Victor Pikaisen, Simeon Snitkovsky, Liana Isakadze 與兒子 Igor Oistrakh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奥伊斯特拉赫獲得許多国际大賽,在世界舞台威名遠播,包括 1935 年的蘇維埃大賽,同年在華沙舉辦的維尼奧夫斯基大賽中獲得第二名,輸給 16 歲的傳奇法國小提琴手 Ginette Neveu.無論如何,1937 年歐伊斯特拉夫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伊麗莎白女皇大賽 (後來的易沙意 Eugene Ysaÿe 大賽) 中奪冠,此時他與優異的俄國鋼琴家奧伯林 (Lev Oborin, 1907-1974) 建立深厚友誼與合作關係.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奥斯特拉赫留在苏俄,表演 Nikolai Miaskovsky (米亞考夫斯基) 與哈察都量的小提琴協奏曲新作,還有好友 普羅高菲夫的雙小提琴奏鳴曲, 1942 年歐伊斯特拉夫獲得史達林獎, 1945 年認識蕭士塔科维奇,兩人友情升溫,奥伊斯特拉赫日後為肖斯塔科维奇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任初演重任,此後蕭士塔高維契的作品也經常出現在歐伊斯特拉夫的表演曲目.

  奥伊斯特拉赫的音樂事業此刻已穩固,除了一些小小羁绊 - 苏联为了『保护』人民为由,禁止他出境,他只好繼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但是当納粹德國侵犯苏联時,奥伊斯特拉赫到達前線,在激烈与艱苦的条件下为士兵与工人表演.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伊斯特拉夫終於獲准出境,他在蘇維埃政權統御下的各國巡迴,然後來到西方世界,首先在新創立的布拉格春天音樂節演出,獲得巨大迴響, 1949 年歐伊斯特拉夫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辦西方世界的首場個人音樂演奏會, 1951 年出席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五月音樂節.

  50 年代歐伊斯特拉夫參與世界各國舉辦的貝多芬紀念音樂會,包括東德 (1952 年),法國 (1953 年),英國 (1954 年), 1955 年他終於獲准進入美國巡迴演出.

  演而優則導, 1959 年歐伊斯特拉夫晉升成為指揮, 1960 年受頒垂涎已久的列寧獎章, 1962 年他在莫斯科首次擔任指揮公演.

  1968 年為慶祝奥伊斯特拉赫60歲的生日,盛大舉行許多音樂會,包括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他最喜愛的表演曲目之一,由 Gennady Rozhdestvensky (羅傑丹特文斯基) 擔任指揮,當時奥伊斯特拉夫與羅馬尼亞的 George Enescu (安奈斯可, 1881-1955),美國的 Yehudi Menuhin (梅紐因, 1916-1999,後來移居倫敦) 被視為全球最棒的小提琴家.

  1966 年 6 月,奥伊斯特拉赫將演奏十年的 1702 年史特拉底瓦里製名琴「馮塔納伯爵」換得 1705 年史特拉底瓦里製的名琴 Marsick.

  1964 年初奥伊斯特拉赫心脏病發获救,繼續馬不停蹄地表演工作,透過無數的音樂會與錄音作品,他成為俄國在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使節, 1974 年 10 月心臟病再度引發,歐伊斯特拉夫在阿姆斯特丹往生,遺體運回蘇俄,葬在莫斯科著名的新聖女公墓,為了歌誦歐伊斯特拉與兒子伊果在音樂上的貢獻,第 42516 號發現的行星命名為 42516 Oistrach,以玆紀念.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