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教程 >

小提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

在我们老师教学生如何练习小提琴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小提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小提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

一、持琴。左手手形和右手运弓姿式的正确性。二、音准的问题。三、左右手的有机协调。四、音乐的感受能力。即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把理解的东西倾注到演奏中去的能力等。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孩子们学琴的兴趣,尽快打下扎实的基础。尽早取得优异的成绩,教琴的老师无不绞尽脑汗。尤其小提琴这一专业,非同钢琴以及其它门类乐器。比方钢琴,学上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弹奏一些简单乐曲,不存在音准问题,不存在非常难纠的姿式问题。但学小提琴则截然不同,左手的音准概念问题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弦上,手指移高或移低一点,拉出来的作品则五音不全,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而有一部份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难纠正过来。然而右手的运弓及姿式,则更难了。一长弓的运行,在弓根不施加任何压力,发出声音的响度到弓尖如要达到同一声音响度,则需要1。9斤的压力,才能达到,而且,随着运弓点的不断移动,上下来回施加的压力则不断调整变化,并且运行在一种无形轨道中,周而复始,可见其难度。因为,乐曲处理的轻、重、缓、急,情绪上的喜、怒、衰、乐,全靠右手运弓来表现。音符拉得准不准确,靠左手,拉得动不动听,靠右手。最后如何把左右两手有机协调起来,拉出来的每一个音符都在同一个时间点,即左手按的音符,右手拉的弓,在同一个时间同步动作,特别是对每分钟120拍速度的乐曲,则难上加难了。

值得提到的是,现在考级如同“赴京赶考”似的,学生、家长、教师每年临近考级,压力过重,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原本是课外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现在反而成了又一个应试的教育。有的地方老师教学生半年考“三级”,两年教“五级”,均取得“优秀”或“合格”的证书。学生、家长、老师个个皆大欢喜,好象又有一个世界级的天才小提琴诞生了。谈这些,笔者并非有意贬低这些老师的功绩,因为本人也教学多年,深知其中的艰辛和无奈。这里是要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让这样一门难学的乐器急速获得高级别的考级证书,是否能衡量一个孩子的真正的演奏能力和真实的演奏水平?是否能真正培养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乐趣?是否能真正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中看到当今最负盛名的梅纽因小提琴学校的教学片断,深感中西方的音乐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们的做法是每年在世界各地招收二十余名音乐天赋极好的男女儿童组成一个班,半年之内,根本不要他们摸一下小提琴,上课时,就让学生把一个“T”型棍当作小提琴放在左下额与锁骨之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重量,能使学生的肩和左手臂非常松驰地自然到位,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持琴和按弦的姿式学好了。老师教右手运弓姿式的方法是让学生蹲在地上,用右手握着一个铅笔粗的小棍,不停地在地下画长椭圆圈的游戏。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不经意地就把运弓的无形轨道练准确了。其它时间就让孩子们做跟音乐“似无关系”的游戏。课堂上兴趣盎然,教师“不教而教”,学生“不学而学”一切全在“无意无心”之中。

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和西方相比,无疑还是非常落后,“音盲”还是大多数。在西方发达的国家中,很多普通人都能和你交谈音乐,谈论许多音乐家和他们的创作或演奏。

而我们现在许多人连闻名于世的“国歌”、“黄河大合唱”、“梁祝”是出自谁的手笔,创作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创作的。都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聂耳、冼星海、黄自等为何方人氏,就更谈不上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了。我们现在的小提琴教学跟国外小提琴教学一比较就可见一斑了。

在国内练琴,特别是业余教学,只注重技巧和如何快点把作品拉出来,不太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而忽略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更不重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孩子们练琴极不情愿,甚至个别是眼泪汪汪。而在西方,练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强调的是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曲家那个年代的了解,是循序渐进,是首先使孩子们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培养。正如国外的专家所评价的那样:“中国培养的是演奏家,而国外培养的是音乐家。”个中道理令人品味深思。

现在学琴的孩子,都是业余学琴,每天能坚持练琴一小时的学生,实话实说都非常少。大部分学生每天练半小时,每周大约练3个半小时至4小时。那么全年练琴的时间也就是180至200来个小时。在半年的时间中能达到“三级”标准,其基本功——持琴、左手手形、右手持弓的姿式、流畅的音阶和练习曲,就可想而知了。练习过多过难的曲目,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和对练琴的厌烦情绪。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考级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在一次考级中,一位教授看到一位乐感很好的学生拉琴,因其姿式不正确而难过得哭了。其实这不是培养学生,而是无意中贻误了学生。总之,在儿童小提琴教学中,要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入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实基础,循序渐进,充满爱心的教学,才能最终使孩子们变成驾驭自己和音乐的主人。

首先,我必须毫不夸张地说:"音准是小提琴的生命。"会小提琴的也许都明白:小提琴的音拉不准,十分令人难受,几乎没有继续练下去的必要。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所以,要学好小提琴,非得把音练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第一。多练耳---要拉得准,就必须听得准。当然,从来没音乐基础的人也谈不上良好的音高辨别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训练,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要练的曲目反复唱熟唱准,然后再拉。平时还可以多作些有关的基础训练,例如听唱音阶、琶音等简单乐曲,促使自己的听觉越来越敏锐。

第二。养成正确的左手手型---学习小提琴必须注意正确的手型。因为演奏小提琴,左手手型比较特殊,不象很多乐器的手型都比较自然舒适。很多情况下,左手肘关节以至腕关节需要向内拐,这个动作不太自然但是必须这样。五个手指呈半圆形自然环绕,按在弦上的1指与4指随时都要保持准确的四度关系。4个手指离弦的高度大体一致,处于低空待命状态,并且指甲几乎在一直线,朝着自己的脸部。手指之间摁弦距离要根据全音半音随时调整。半音两手指一定要紧挨着,全音则隔开(两个半音的距离)。

第三。左手动作训练---良好的音准还依赖左手准确敏捷的动作。刚开始练习发音或训练音准(如拉音阶和琶音)时,注意手到还要心到,要把自己拉的每一个音,与自己事先唱准相应的那个音进行印证。并根据音高差别及时调整手指在弦上的位置。这个阶段很重要,是将来的基础,一定要有耐心练好。以后,还要注意手指按音要有准备,要有预见性。力争量出下一个音的准确距离,尽量减少音高的误差。还有,在摁弦的过程中,要根据乐曲需要,有的手指要提前按,有的手指要提前抬,还有很多情况下,手指需注意保留。尤其是在不同的把位,一指要注意正确的位置(关系到其它手指位置正确与否)。

尽管如此,小提琴音准训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通过长期系统严格的训练,才能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提琴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