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
主页 > 扬琴 > 扬琴百科 >

浅谈扬琴历史文化渊源

  扬琴,击弦乐器。又名打琴、敲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和蝴蝶琴,原流行于波斯一带,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广东沿海一带,后流行全国。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的一种古击弦乐器,波斯语称“桑图尔”(Santur)。后来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和内地。

  清初以来多有记述。清干隆九年(1744年),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清康熙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康熙至干隆年间董伟业《竹枝词》均记述扬琴伴奏弹词和俗曲。清嘉庆年间,麟庆(179年—1846年)撰写、汪春泉等绘图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有“同春听筝”图。图中一人奏钢琴,即扬琴。其文字载:“铜琴,刳木作匣,拈铜为丝,敲以细竹,俗称洋琴”。

  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