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李斯特音乐有何特点?详述李斯特的宗教音乐创作

  引子
  
  弗朗茨·李斯特的同胞、钢琴家伊斯万·托曼在回忆录中写道:
  
  “李斯特一生的悲剧在于:他的创作未能在观众和报纸上引起应有的反响。倒是他的改编曲和炫技性钢琴曲,知道的人还多些。'我可以等待',他骄傲而内心辛酸地说。”
  
  晚年李斯特的期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他的期望是否实现了?他是否得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了解?
  
  在听了所有能够找到的他的各种形式体裁的作品并写了一本他的传记之后,我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歉疚感。真的,我们对李斯特这位音乐家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他那个时代——当我们在音乐会上为他音响华丽、技巧复杂的钢琴作品而大鼓其掌的时候,当我们为他生活中的种种风流轶事而嘴角边浮起轻笑的时候,当我们在一些评论文章中、在音乐课堂上重复那不知什么人下的生动的定论“披着圣袍的梅菲斯特”的时候,他的在天之灵是多么的绝望!
  
  弗朗茨·李斯特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偏好去“选择”历史(或者说“创造”历史),尤其是在必须用简洁的语言去论断一个历史现象、论断一个人物的时候。李斯特至今得不到真正的、全面的了解,正是因为这种出于偏好的“选择”——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钢琴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梅菲斯特圆舞曲》、《爱之梦》以及《安慰》,管弦乐作品如交响诗《前奏曲》、《塔索》、《马捷帕》以及《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其实,这些作品在李斯特创作总数中只占了极小极小的比例:他的作品号编到了768,而常常一个编号并不只是一首乐曲。他所涉及到的音乐体裁也不仅仅是钢琴和管弦乐曲,还有将近一百部不大为人所知的声乐作品,其中有六十多个编号是宗教音乐作品。
  
  出于对李斯特的一生以及他的内心世界的浓厚兴趣,我尽可能深地迈进了他浩瀚的音乐天地。当我走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李斯特的形象已不再象过去那样明确了,反倒变得难以形容了。也由此,他变得真切了。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李斯特的宗教音乐创作,比起他为自己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和亲自执棒的交响音乐会而写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更加深刻地披露了内心。同时,作为十九世纪音乐史上最具典型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宗教音乐创作也是这一领域中的代表,由此我们得以管窥有着悠久历史的基督教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李斯特一共写有六十多部宗教音乐作品,其中有清唱剧、弥撒曲、安魂曲以及各种各样古老的或新颖的形式。从创作年代上来看,他从三十多岁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都没有停止过这一类写作,期间延续了四十多年。它们与李斯特早期的钢琴炫技时代、中期的管弦乐创新时代以及晚期对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探索的时代并行,当然也和他的爱情生活以及种种巨大的成功和严重的受挫并行。
  
  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李斯特举行了一系列辉煌的独奏音乐会之后,或是在刚刚经历了一段风流之后他会在书房里埋头于一部虔诚、朴素的合唱曲,会让他笔下的音符唱出“我们慈爱的天父”或是“圣哉玛丽亚”。后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他需要一种内心的平衡,需要对自己在俗世生活中的过失有所忏悔。这话不无道理。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这么做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