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种类
主页 > 乐器种类 > 民族乐器 >

历代编钟简介

  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战国初期的曾候乙墓编钟,共六十五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

  曾候乙编钟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曾候乙乍时”(曾候乙作)。钟背则记有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共标有关于乐律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表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这比欧洲要早1800年。

  钟架呈曲尺形,全长10.79米,高2.67米,重5吨有余。铜木结构,木质横梁上饰彩绘花纹,两端都套着浮雕或透雕的青铜套,起装饰和加固作用。在这套65枚编钟中,有镈钟、甬钟和钮钟三种。镈钟仅有一枚,是楚惠王在曾国君主乙死时赠送给他的。甬钟45枚,为曾侯乙生前亲自测音监制,分五组居于钟架的中、下层,中层音色嘹亮,下层形大体重,音色深沉浑厚,最大的一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钮钟19枚,分三组挂于钟架上层,音色清脆,最小的一枚高20.4厘米、仅重2.4公斤。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居然和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音列相同,音域从大字一组A到小字四组C,其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仅两端各少一个八度。在约占三个八度的中部音区由于有三套骨干音结构大致相似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而且有的声部几乎十二个半音俱全,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历代编钟简介

  演奏时,由三个乐工双手各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个组演奏旋律,其中第二组,可能处于领奏地位。还有两名乐工,各执一大木棒,分别撞击下层低音甬钟,配以和声,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1983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与其他单位合作,组成了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组,经过10个月,完整地复制了全套曾侯乙编钟,并于1984年9月8日在武汉通过鉴定。复制的编钟和编磬,不但与出土的珍品外形相似,而且音质也十分接近。

  西汉第一编钟

  2001年1月,在被考古学家誉为“2000年前的地下音乐厅”的济南洛庄汉墓乐器坑中出土一套编钟,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我国秦汉考古研究泰斗俞伟超先生协同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北京大学考古教授赵化成等人实地考察鉴定,认为洛庄出土的大型编钟工艺考究、保存完好,为西汉第一编钟。

  这套编钟是在洛庄汉墓主墓室陪葬坑内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6套石磬和鼓、笙等西汉王室乐器及大量其它种类的青铜乐器。这套编钟共19件,上面14件为稍小的钮钟,下面则是大型的甬钟。编钟出土时排列整齐,可看出当时是挂在架子上埋进去的。这套编钟在地下保存得非常完好,出土之后,轻轻擦拭便锃亮如新。当年这套编钟都已经过调音,用特制的木棰轻轻敲击编钟不同部位,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即双音钟。

  与战国编钟相比,汉代的编钟本来就很少,洛庄汉墓出土的这套编钟是目前为止国内考古中发现的第一套西汉时期的编钟,它与战国编钟在形态、花纹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金钟

  我国历代的编钟都是用青铜制作,但是也有例外,清代干隆皇帝在1790年(干隆五十五年)曾用黄金铸成了一套大小相同、壁厚有别的编钟,共有16枚,叫做“金钟”。这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敲响的金子,它既是铸造精美绝伦的乐器,又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堪称稀世瑰宝,远远超过了黄金本身的价值。

  金种每枚钟的正中是音名,周围盘绕两条蛟龙,装饰以海波和云纹,其音律与现代音乐相同。平时,这套编钟置于太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中,遇有朝会、宴享、祭扫大典,才拿出来演奏。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磬。

  这套编钟,就耗用黄金13647两2钱。1925年它流入民间,后由陈亦侯、胡仲文收藏,现陈列在首都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

上一篇:磬的历史介绍
下一篇:没有了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