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
主页 > 音乐百科 >

和声基本知识,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七)

9. 附加音和弦 

所谓附加音和弦,就是在三度叠置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或用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代替原来三度叠置的音。

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V7):这种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在古典音乐中就非常常见。它们一般解决到主和弦: 

六度音的属七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六音向下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代替原来五音的进行。为什么我们不把那个附加的六度音解释成属十三和弦的十三音呢?因为它是孤零零地出现的,没有和九音、十一音同时出现。 

六度音也经常附加在大调I级上,其它和弦上的六度附加音,都可以解释成它下方三度的七和弦的转位形式。 

大调I级上的附加六度音一般不用在I7和弦上,而且和弦通常不省略五音,这是它和属和弦上的附加六度音的区别。 

二度音也是一种常见的附加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进行: 

在运用二度附加音时,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二度附加音同时“粘在一起”,形成两个二度叠置,应让它们在时间上错开一些,或在距离上错开(如把根音降低八度)。 

四度附加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附加音,它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倚音,然后解决到三音。因此,用四度附加音的时候,往往省略和弦的三音。 

下面这个例子摘自ABBA重唱组的“Super trouper”开头部份:

但有时四度附加音并不解决,特别是在一些有爵士风格的音乐当中。
 
10. 平行大小调之间的离调和转调;下属的属和弦

所谓离调和转调之间的区别,其实一个就是暂时离开本调,而另一个是不仅离开本调,而且要巩固新调的调性。巩固新调的方法无非是:
1)正格进行
2)反复两次以上的属到主
3)借助乐段的终止或半终止
这三种方法之一。
离调的标记常见为:n/v-n(n和弦的属到n);而转调则要标出新调的调性。(请见下面例题中的标记) 不过很多时候,究竟是离调还是转调,并不是很容易判断,而一定要把两者区分得非常清楚,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由于离调和转调既是较难的技巧,也是非常关键和有用的,而且更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建立一种良好的感觉。因此,从本节开始,我放慢速度,并且每次举更多的例子。

最常见的离调和转调,莫过于平行大小调之间的离调和转调了。当大调进行阻碍进行时(V-vi),如果在V级之后加上一个vi级的属和弦,可以使进行更加顺畅。

我更喜欢这样的进行:

小调要向大调离调,可以通过模进:

也可以直接跳到大调的主和弦中,但这种做法比较难:

一般来讲,作品离调或转调到关键大调或小调后,会很快回到原来的小调或大调中,而不会留在新调上结束。要用转向关系大调或小调,而摆脱原调的调性引力是很难的,很容易做得不自然。

在大调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然而效果却很不错的和声进行:V/vi-IV。这个进行其实就相当于关系小调的V-VI。

下属的属和弦

如果我们在这个进行:I-I7-IV的I7和IV之间,为了声部流畅,加一个“降低半音的I7和弦”。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下属的属七和弦”—V/IV,这个和弦是借用下属调(上例中是F大调)中的属七和弦,临时离调向下属调。

应注意的是,事实上只有“下属的属七和弦”,而没有“下属的属和弦”。为什么呢?其实,“下属的属和弦”及主和弦,“下属的属和弦”到下属的进行,及主到下属的进行,怎么能体现出离调象下属调呢?

11. 重属和弦和下属的属和弦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最有特点的恐怕是重属和弦了。试想,如果在一个作品中用了重属和弦,恐怕很难能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音乐。(不过,在本节的后面,有类似重属和弦的效果,在中国音乐中运用的例子。不过那是另一回事了。) #p#分页标题#e#
重属和弦,及属和弦的属和弦。在C大调中,属于重属和弦功能组的和弦,包括D大三和弦[D](重属和弦)、D大小七和弦[D7](重属七和弦)、f#减三和弦[f#dim](重属导和弦,这个和弦很少用)、和f#减七和弦[f#dim7](重属导七和弦)。重属和声组和弦解决到属和弦,和属和声组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一样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