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占据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培养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大问题!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国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试着就“怎样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课题,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且颇有感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敢于创新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表现欲,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的想法或表现明显不对或不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例如,我给初一学生上《春之歌》唱歌课时,几个前排的女生向我报告∶“老师,他们几个(坐在后面的男生)总是瞎唱乱唱的。”为了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便给了他们一个眼色,以示不满。课后,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有一种想听他们“瞎唱”的需要,于是,我又把那几个学生请到身边,向他们表示歉意,并耐心地鼓励他们把课上“瞎唱乱唱”的东西再唱给我听一听,这几个小家伙顿时又活跃起来了,叽里咕噜地学起了鸟叫声、蛙叫声,噢,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他们心中的春天的歌声,我差一点就扼杀了孩子们瞬息间美妙的创造意识!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创新思维的火花,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课堂上的瞎唱瞎跳,是点拨、引导、培养,还是……不言置否,创新意识需要教师主导下的有意识的培养。那么,想起那节课来,我完全可以为他们创设一种“春天来了,布谷鸟儿唱起来了,燕子舞起来了,小动物们都欢腾起来了”的情境,变教师的身份为“主持人”,让他们自由地模仿表现春天的景象,从内心去感受旋律表达情感。这样与学生一起边游戏、边学习,岂不更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是为学生的创新作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 以趣设疑,诱发学生乐于创新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十二三岁--十五六岁),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给初三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哭灵投坟”一段时,我有意识地问学生:“祝英台是怎样投坟的呢?”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互相议论。有一位学生回答:“是她的真情感动了上天,天神用雷电劈裂了坟墓,后来她就纵身投进坟墓里。”我趁热打铁:“这位同学说得很生动,在神话传说中确实是一道闪电劈开了坟墓,那么,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用什么音乐来表现闪电从天而降、劈裂坟墓的情景呢?”学生们更加兴奋了,各抒己见,有人说用铜管乐,有人说用鼓乐,有人说用弦乐齐奏急促上行的音阶,有人说用铜锣,更有甚者说用大炮的声音等等等等。无言置否,一两个小小的疑问,已完全将他们创新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
三 大胆探索,鼓励学生尝试创新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受教师“先入为主”观念的制约时,自己“试一试”,可试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版中曾有一文举一例:某教师在上《小企鹅》歌表演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去想象小企鹅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一段南极小企鹅的生活录像,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播放范唱音乐,叫学生们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小企鹅走路的姿态、捕食的过程、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象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了很多动作,表演了各种情景。这种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有意识的鼓励了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再如,有一次在暑假里,我教几个小朋友弹电子琴、唱儿歌,小朋友们学唱新歌很快,一首歌学唱两三遍就会了。于是,我即兴地编出了一首叫《老母鸡》的儿歌,歌词是这样的:“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子会生蛋,生了一个大鸡蛋,咯蛋咯蛋叫的欢。”我让他们自己在电子琴上弹一个旋律配给歌词,然后唱给我听。有一个小朋友很快就编出了一个旋律:“ 3 5 6 │ i 6 5 │ 6 5 3 5 │ 1 3 2 │ 3 3 1 1 │ 2 3 2 │ 3 5 3 5 │ 3 2 1∶‖ ”,十分地悦耳动听,曲调朗朗上口且趣味十足,着实让我惊讶并兴奋不已。其实,像这样教师努力创设尝试条件让学生先“试一试”,符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等于给学生注入了发挥创造力的兴奋剂,学生愿意运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去探索,就有可能出现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迹”。
四 提倡“求异”,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提倡“求异”思维,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音乐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记得有一次,我听一位友人的音乐课,学生在学唱歌曲《我爱雪莲花》,歌词中“我叫吐依拉,生在天山下,从小爱爬山吆,采来雪莲花……”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便让学生们用上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经历编歌词。有个学生随口唱出“我叫刘小娜,生在虞山下,从小爱爬山吆,采来迎春花……”。其他的学生也纷纷自编歌词,甚至有的学生在表演时还加上滑音、颤音,饶有风趣!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便很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求异”创新,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让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后,无拘无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音乐,去抒发他们的情感。只有这样,他们的头脑才会从“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变成“一支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罗塔尔语: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创造地去学习,去唱、去跳、去欣赏。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