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
主页 > 板胡 > 板胡教程 >

关于板胡演奏持弓方式

  板胡演奏持弓方式的“大与小”

  持弓法和运弓法是密切相关的,板胡弓法是决定音色和音量的主要因素,只有掌握了妥切得当的持弓方法和运弓方法,才会呈现出尽善尽美的运弓技巧,才能出神入化地去表现丰富的音响。

  弓法是板胡音响的“动力”,是表达感情的关键。琴声是否悦耳动听、感情是否生动感人,这些都和弓法紧密相关。如果没有娴熟的弓法技艺,板胡就难以发出轻,重,强,弱、快。慢、缓、急的音响效果;没有这些音响效果,也就很难表达出抑、扬、顿、挫、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因为音乐的内涵是通过各种音响情绪和音响意境来体现,而板胡演奏的弓法艺术,恰恰是体现这些情绪与意境的最好手段。

  板胡和其他的民族拉弦乐器(如高胡、中胡等)的持弓法有着相似的地方;其经常使用的持弓方式有两种,而在演奏使用上,可以说各有千秋,其历史的来源也有所不同。其一,食指放于弓杆外侧,中指、无名指位于弓杆弓毛之间,拉奏外弦时推顶弓杆,拉奏内弦时用中指、无名指勾搂弓毛。

  这种持弓方式,在秦腔为代表的西北演奏风格中,使用的较多。在本文中,称之为。第一种持弓方式’,亦称为“大抓弓”。

  其二,食指、中指放于弓杆外侧上,而无名指位置在弓杆弓毛之间。

  以上两种持弓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中指的位置变化。手指触弓的位置是:大拇指关节和食指根部控制弓根,中指、无名指制动弓毛,小指自然孤度弯曲于无名指后方可。这种持弓方式在评剧、河北梆子等风格的演奏中经常使用。本文中称之为“第二种持弓方法”亦称为“小抓弓”。其实无大小之分,只不过是将两种不同的持弓方式加以区别罢了。

  这里只是说的板胡的两种个持弓的方式,但就其在演奏中的控制来讲,随着板胡演奏技术的演进,一些新的演奏技术也逐渐地融入到板胡的创作与演奏中如原野作曲《牧乡》中,就大段地使用了抛弓、自然跳弓等技术,我们在演奏这些作品的时候可以发现,如果使用第一种持弓法(即传统称谓中的大抓)就不能在内外线上较为轻松地奏出应有的演奏效果。

  这也与板胡弓子的结构有关系,众所周知,由于板胡琴弦的张力较大,所以板胡的琴弓弓杆较粗,使用弓毛的数量也比其他的民族弓弦乐器要多,整体的重量也较重,这就要求我们持弓的方式有对弓子很强的控制力,在者在内弦的演奏中,特别是快速的换弦与内弦演奏技术,第一种持弓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配合乐器的音乐表现。就此问题笔者也指导学生写过相关问题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做过一些音响的实际分析,发现这一种持弓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手腕的控制,在弓杆重量较大的时候,能用两个手指的力量,对弓子进行有效的控制。诚然,在板胡的演奏、尤其是传统作品的演奏中,外弦的使用频率非常的高,而内弦由于原来琴弦物理结构(老弦与丝弦)使用的频率不是特别的高,所以在演奏传统作品、如《大起板》、《大姑娘美》等时,使用第一种持弓方式,并不会对演奏有太大的影响,有选择第二种持弓方式,即食指和无名指都在弓毛端,对于内弦的演奏,无疑会有更稳定的支持。尤其是内弦的跳弓与控制要求很高的作品,比如《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查尔达什》等移植和改编的外国作品。

  协调统一的运弓,并不意味达到了发音的基本要求。采用这种外在的运弓动作,尽管运弓路线是“一条线”,由于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在不断改变,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有可能弓根部分的发音浑浊刺耳,弓尖部分的发音轻飘暗淡。所以还要注意从内在的擦弦力度去加以控制,即根据弓毛擦点与持弓点距离的远近来随时调整弓毛的擦弦力度,擦弦点在向弓尖移动时,逐渐加重擦弦力度,在向弓根靠近时,逐渐减轻擦弦力度。这样,就使得每一拉弓或推弓的发音首尾一致,圆润饱满。  就持弓的方式来看,有的时候,第一种持弓方式在外弦演奏的状态控制,可能更为放松,弓子的运行也较为平稳。

  板胡的发音和音色是板胡演奏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板胡演奏中的音乐艺术表现,其与音准、节奏等要素一样,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板胡专业的学生当中,有不少人对演奏时的发音和音色既不讲究,又不去刻意追求,在演奏中常常会出现平淡无味,粗糙刺耳的声音,有的学生更对这情况毫无认识,甚至自我感觉良好。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当是学生对板胡的发音和音色的好坏缺乏正确的概念及缺乏音色的鉴别能力。有的人把拉琴的声音不美全然归咎于乐器质量问题,这种看法应是片面的。我们并不否认琴的质量好坏对发音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决不是主要的或唯一的原因。任何发音纯美的乐器都要靠演奏者的精心调整和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因此,解决板胡的发音与音色问题,首先是培养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内心听觉和审美要求,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内心对声音的多种概念,尤其是美的概念变成实际的音响。板胡不同音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即不同的激发动作的配合而获得的。良好的发音和音色应来自于正确、严格的训练和内心清感的激发而产生。板胡的发音与音色决定于左、右手的各种演奏技巧及其默契的配合。当然正确并与作品演奏相适应的持弓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演奏环节。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投说运弓有三种感觉。一是顺风的感觉,一是台风的感觉,一是逆风的感觉。演奏时,压弦的力若以弓子的重力为主,是顺风的感觉,行弓光滑流畅,颇有飞动飘逸之感,音色透亮明快,在运用弓子重力的基础上,再加强手指对弓子的压力,是合风的感觉,发音坚实、力感适中。借用大臂重力,即三种压力相结合是逆风的感觉,行弓很涩,力感横溢,发音苍劲,音势朴拙。这也正是板胡两种持弓方式所共同要求的最佳状态。

  当然,持弓的方式加之运弓的感觉与精准把握,在弓段、弓压、弓序、弓速四个方面结合与调整,才能获得更好的演奏音响效果。由此看来,持弓的方法对演奏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音响实验和生理学分析上结合作品的演奏再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