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调 犯调前的原调。沈括《补笔谈》卷一:“故有祖调、正犯、偏犯、旁犯。”《宋史·乐志》:“窃考元定言燕乐大要…… 俗又于七角调各加一声,流荡忘反,而祖调亦不复存矣。”说蔡元定整理燕乐宫调理论时,世上已经存在各种混乱,七角调用八声(引起犯调),辗转更入政途,再也没有人知道原调的面目。举宋代的同宫犯调为例,如中吕宫犯双调,即在中吕均音阶不变的条件下,由“下一字杀”(宫调式)改变为“上字杀”(商调式)。此时,“中吕宫”可称为祖调,而“双调”就是由祖调出发的“旁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