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辞典
主页 > 音乐辞典 >

北京寺院管乐(器乐乐种及演奏形式介绍)

·北京寺院管乐  北京几处寺院保存的管乐音乐,又称智化寺京音乐。其中以明代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建立的智化寺为传播中心,历代继承,至五十年代初期已传二十七代。据1953年调查,当时擅长演奏的僧人尚有十九人。所传曲谱(工尺谱抄本)有: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智化寺僧永乾所抄《音乐腔谱》管乐谱四十八曲;智化寺两个残抄本管乐谱六十六曲;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水月庵尼姑朗堃所抄《音乐佛事》管乐谱五十六曲、法器曲三十曲;成寿寺抄本管乐谱—百三十七曲。这些曲调可分别演奏,—也可联接起来组成套曲演奏。套曲有两种:由七、八个曲调相联,在白天佛事中应用,称为“中堂曲”;由十多个曲调相联在夜间“放焰口”时应用,称为“料峭”。所用乐器有管二支、笙二个、笛二支、云锣二付,再加鼓、铛子、铙、钹、子(即小钹)等打击乐器。其中笙为十七簧笙,是明清以来所传簧数最多韵—种。西调有些来源于唐宋词牌和元明南北曲曲牌,有些是民间久已流传的器乐曲牌。管子是主奏乐器,要求忠实于原谱,曲调比较简章。笛和笙可加花指,在演奏中自由穿插。云锣在节奏上加花点,常在前—拍的后半,用花点轻轻敲出后—拍的主要音。各种乐器之问,既相互照应,又独自发挥其所长,避免单调的齐奏,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从不同时期的曲谱抄本和近人的实际演奏可看出,乐曲在流传过程中加了很多花音,已打破管子忌加花音的严格规定。但花音的加法比较单—化,不如民间器乐演奏富有多样性。乐曲分别属于正调(F)、背调(B)、皆止调(E)、月调(C)。见智化寺京音乐四调。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