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辞典
主页 > 音乐辞典 >

中国民族乐器之錞于

 

 

錞于,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国语·吴语》:“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

自宋代以来,在湖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地区多次发现錞于。现在,錞于出土地已遍及湘、鄂、川、黔、滇、陕、皖、赣、粤、桂、鲁等十一个省、区。其形制一般多略呈椭圆筒形,肩围大而腰围小。无钮,或为光素无饰的环钮、桥钮,或作虎形、马形、龙形、凤形钮。以虎钮錞于最为多见。

山东沂水刘家店子东周墓出土錞于,圆弧形顶、无盘、顶部有绹索状环钮。安徽宿县出土无钮錞于,顶端有盘,不设钮,在盘壁上镂刻两个对称的方孔,可系绳悬挂。均属春秋中期遗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錞于。

1985年,江苏镇江谏壁王家山东周墓出土三件錞于,大小有序。弧圆形顶,无盘,顶端有虎形钮。錞体上部向前方倾斜。其中较小的一件。肩径2226.5、底径16.920.8、通高43厘米。有云纹、三角云、螺旋纹、鸟纹等多种纹饰。正面肩腹部向前突出部位浮雕人面纹。腹部有一兽形边棱。腹内有两个三角形矫音孔。其造型奇特。属春秋晚期遗物。

四川多有虎钮錞于发现。1972年,涪陵小田溪二号巴族墓出土虎钮錞于。墓葬年代约为战国末年或秦初。与它一起出土的铜钲上,刻有巴族图符。巴族铜器多饰虎纹,錞于为虎钮,与巴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唐樊绰《蛮书》说巴人是“白虎之后”,盖即由此。1958年,湖南常德地区曾征集到一件虎纹錞于。通高37.3、肩宽22厘米。顶端盘上立一虎钮,虎身饰云纹。錞于下部刻一生动的行虎,虎头上刻太阳纹图符,殊为少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一件虎钮錞于。通高74、肩宽4450厘米。顶端盘上立一虎钮,虎形较大,张口露齿,造型栩栩如生。均为战国时期制品。

1978年,陕西咸阳市东郊塔儿坡出土龙钮錞于

通高69.6、肩围111、底围118厘米。顶端有盘,立一张口、曲颈反转的飞龙,形象生动。錞于身饰叶纹、云纹、焦叶纹。约为战国晚期至秦代制品,是一件罕见的珍品。1962年,贵州松桃县发现五件一组、大小依次递减的虎钮编錞于。1981年,湖南湘西吉首县发现四件一组、大小有别的錞于。均为东汉遗物。

关于錞于奏法,历代记载纷纭。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约当西汉时期)出土的铜贮贝器上,铸有大群滇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其中有两人合扛一木,下悬一錞于、一铜鼓、铜鼓侧悬,錞于则正吊于横木之上,旁有一人执棰并击之(《中国音乐史图鉴》Ⅱ—41)。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演奏图象。另据《南史·齐始兴王鉴传》和《北史·斛斯征传》记载,用盛器置水于錞于之下,“以芒茎当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声如雷”或“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清”的奏法。

上述古制錞于至南北朝时失传。宋《乐书》载有形状似钟,内悬铃舌的錞于。明代王圻《三才图会》所绘錞于,口朝上,亦作“大上小下”之形,用曲绳形钮系悬于木架上。这些錞于与古錞于已有较大的区别。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