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吉他
主页 > 电吉他 > 电吉他教程 >

电吉它

 

 
   吉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同类型的不同形状、尺寸,定音的箱弦乐器,它们或多或少地与现代都有着某种联系,要想准确地阐述吉它的起源和演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早期缺乏文字的记载,吉它史的研究者们各有自己的观点,至今尚无完全令人信服的说法,下面就把普通认同的吉它历史作如下简要的论述。吉它的起源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吉它起源于亚细亚鲁特琴(LUTE)通过埃及波斯、阿拉伯传入西班牙,时间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左右;第二种:吉它起源于维忽拉(VIHUELN)这种维忽拉与吉它有着更为亲近的血缘关系。
  早期的吉它共有四弦,西班牙人艾斯耐尔致力于吉它的发展,他成功地给四弦吉它加上第五条弦,从此产生了西班牙吉它这个名字。1586年,阿玛特在巴塞罗那发表了第一部吉它教程,使五弦吉它在西班牙广为流行。这一时期著名的吉它演奏家科尔贝塔反这种吉它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在1799年出版《六弦吉它基础教程》这本著作成了现代吉它的奠基,标志着吉它黄金时期的开始,在这时期出现了索尔、阿爪多、朱利亚尼等志它大师及大量珍贵的吉它音乐作品,当时还有许多音乐大师如韦伯、舒伯特,柏辽兹、帕格尼尼等也都演奏吉它,并作了大量的吉它曲。吉它在本世纪的繁荣应归功于塞个戈维亚(ANDRES SEGOVIA)他便函吉它不再限于本身的范围而向钢琴、小提琴进行挑战,使吉它最终成为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吉它获得了它历史上最高的地位。在这一历史时期,吉它制作也经历了一个多元的时代,西班牙吉它制作家托烈斯在阿尔卡斯的帮助下于19世纪50年代确定了吉它弦长的尺寸与外形特征及用料,现代吉它真正地诞生了。当今的吉它音乐家们正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在努力地探索着,可以相信,吉它艺术将得到它更大的荣耀。了解吉它的历史,对于一个钟情于吉它艺术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吉它的音色区演奏吉它时,根据右手拨弦位置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不同的位置即为不同的音色区。
  1、铜管音色区,在紧靠琴桥位置用指甲拨弦,音色尖锐,高音弦上清澈明亮,低音弦上硬实响亮,在该区域演奏称“近琴桥奏法”。
  2、混合音色区在音孔和琴桥中间处拨弦,音色结实,音量最大。
  3、弹拨乐音色区,在音孔的右侧附近拨弦,这是吉它的拨的弦位置,音色清晰,明快。
  4、弦乐音色区,在音孔正上方拨弦,在此能得到柔美的音色。
  5、木管音色区,在吉它12品至音孔之间拨弦,在此得到的音色非常柔和圆润,在该区域演奏称"近指板奏法"。
 
  演奏者应根据乐曲的不同,选择该曲的主要拨弦区域,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另外,可以在演奏中利用不同的拨弦位置产生音色的对比来增加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尤其是在重复相同乐句或乐段时,更富传神之感。五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区域也是考查你手中的琴质量如何的一项指标,平时我们所说的灵敏度,就是指这五种音色变化的强弱,这一点还望大家选购高中档琴时加以注意。
 
   怎样鉴别一把好吉它?广大吉它爱好者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这把吉它声音还不错,但外观却很差,没有卖相,这不能算是一把好吉它;而另一把吉它外观上光滑漂亮,却没有好的声音,这同样不是把好吉它,吉它作为一种乐器,应该两者兼备,才称得上是一把好琴。
 
  各国的生产厂家,也正是从这两方面(内部及外观)不断地努力,改开制作工艺,制作出了不少好吉它。
 
  下面我就从吉它制作内、外部工艺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从吉它的内部制作工艺来看,大的方面,可分成机制琴和手工琴两大类。从前有不少误导,认为机制琴就是全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吉它,而手工琴就是纯粹用手工制造出来的吉它,或是从吉它的装饰条等等来区分手工琴和机制琴,这是十分错误的。应该说,区分手工琴和机制琴,应该从吉它的本质来区分。机制琴是通过机器,用一样的尺寸成批生产出来的,当一种琴型确定后,它的各个参数也就定了,不包含制作者的意愿。比如,当规定面板为2.5mm后,所有的面板,不论是产于何处的云杉或白松,不论年轮怎样,就全部加工成了2.5mm,而一把好的手工琴,却包含了制作者对琴的各部分材料仔细观察选择后,根据材料的不同质地、软硬、弹性而对它的面板厚度及音梁设计成不同的尺寸。以便发挥材料的最大潜质,也就是说,使吉它的主音板(面板)及背侧板都充分地振动起来,让吉它出最大最好的声音。由于吉它是一种中音乐器,它的高音相对于低音是最难做的,并且,吉它的声音就像人们说话,让人倍感亲切,但是,这也是吉它的一个局限-它的音量比较小,为这些弱点,制作者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于是,吉它也就从古吉它发展到了今天的样子,而制作者更是为它设计了很多不同的音梁,以期提高它的音量、灵敏度、远达性等等。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