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
主页 > 笛子 > 笛子百科 >

吹笛心得浅谈3

 浅谈系列之技巧篇:笛子之技巧的训练包括气,唇,指,舌。吹笛子要先练气,这个气不是简单的呼吸之气,即不是单一的肺脏的运动,中医讲,人体五脏六腑都有气,这个气通过经络联系成一个整体,贯通四肢百阂。业余爱好者一般都是先听到别人吹,受到感动,然后才学的,因为五脏六腑的气在呼吸运动的引导下会形成一定频率的波动,即律动,这个律动一旦和笛子音波产生谐振时,人体会感到很舒适,很美妙(这个原理在情感篇里会详谈),这时候的气息浑然一体,是分散的,不能控制也没有支点,不适合吹笛子,吹笛子的气息是在呼吸的引导下有规律的在体内循环运动(吸进与呼出的气量最好应该是平衡的)。具体的练习方法是:一,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均匀呼吸,这时腹部和胸部会随呼吸微微起伏,保持胸部尽量不动,随呼吸做腹部肌肉的收缩运动,每天早晚在床上都可以做几分钟的练习,腹部感觉很充实后,我们坐着,站着,甚至工作学习时都可以如是体会!二,吹蜡烛法,吹水法,限于篇幅这里不谈。三,练长音,先吹中音区,因为中音的气息和嘴劲及腹部支撑的力度都比较适中,如:吹中音1,感觉气息通畅,音质饱满后,保持这种状态,吹低音7(下加一点),这时腹部要在1音的基础上稍微往下松一点,吹出音色后,再保持住,低音6,5也依次类推,音越低,腹部越松,支点越靠下,气息就越沉,饱满的低音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得来的,每个音都要在“保持上”做细微的  工夫。然后在中音区往上到7,吹中音7,找准腹部的支点,能吹稳定后,再把支点往上移一点,腹部的力度加大一点,这样吹出高音1(上加一点),高1吹好后再高2,再高  3,4,5,6,长音的标准不是一味的求长,首先是稳定,从低音5到高音6,每个音用气的点,嘴劲的松紧都不同,这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单音  练完后,接着练单个音的打,颤(手指运动尽量不要影响气息的支配),有一定体验后,再练慢速的音阶级进,音阶进行中注意听 每个音是不是达到长音的标准,可以重点练习五声音阶。其实这样的练习贯穿到所有技巧的训练中。     再说唇   : 唇即口型,包括嘴劲,风门,口风等,初学者吹笛子往往出现嘴唇发抖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口轮匝肌没有经过训练而不能自如控制的结果,要想控制肌肉,必须先要放松。 我们的意识能参与能控制的肌肉运动主要是四肢,四肢肌肉运动有两种力量,即我们意识所加的力量和肌肉内部本身的收缩力 ,而其它部位的肌肉大部分只有它本身的收缩力,口轮匝肌即此。我们吃饭,说话,口唇在运动,这个运动是整体的,它内部的肌肉纤维很少参与运动,肌肉内部收缩力一般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它有本身的运动规律,你越使劲越紧张,就越会影响肌肉内部的气血流通而使其变得僵硬,所以对于肌肉本身的收缩力我们只能是用意识去引导它放松,在运动的过程去体会,这个过程我们的意识参与肌肉活动从无到有,再到能自如的控制它,是积累的,渐进的,口轮匝肌的锻炼基于此原理!所以一开始吹笛子千万不能急,要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在吹奏的过程当中把注意力放在气息的支点上,嘴劲是长时间锻炼逐渐自然形成的!关于风门和口风,在马迪老师的教材里极其精辟详尽的论叙,各位爱好者可以自己去参详。      再说指,手指的灵活与手形有关,观察每个演奏者的手形,可以说千姿百态,但有一个是共同的,就是要坐碗,手呈弧形,手心如握鸡蛋。在吹笛技巧里,手指是最直观也是最多内容的,打颤叠倚历滑吐剁花····飞等等,吹笛多年,感觉赵老编著的〈笛子十讲〉最为科学和系统,打颤叠倚历只要注意气息和嘴劲的配合即可,吐剁花侧重舌头运动,这里重点谈滑音的练习,我自己在吹奏中总觉得滑音是笛子技巧中运用最多最具特色的。我基本上花了所有时间的三分之一来练习它,练滑音一方面可以加强气唇指的配合,一方面可以为半孔技术,为转调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发挥中国竹笛模仿唱腔富有歌唱性之独特艺术魅力。滑音有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练习,还有上行下行复合练习,要以气息为主导。二度滑音练习侧重对半孔技术的促进,还可以丰富乐音的细微变化;三度滑音运用最为广泛,因为是协和音程,气息比较容易支配,两个手指的动作幅度适中;四度至七度滑音是在特定的音乐语言中运用,气息的配合和手指的协调都有难度,要加强练习;还有气滑(变)音,手指不动,全靠气息和风门角度变化获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正是因为气滑(变)音的存在,所以在实际吹奏中,很多时候一个滑音的起落我们可以不必手指完全到位的,如吹3—5,可以把4音打开一点,这时候气息弱一点而得到3音,这样音头很圆润,往上推进到5也才更有后劲,吹5—3时,5音也可以用手指适当盖一点,气息往上顶,然后迅速下滑至3音,手指在4音时打开一点,气息弱下来就是3音,这样更能体现出竹笛的气韵!总之,滑音运用好坏可以体现一个笛手的水平和境界。                   最后来谈一下舌,吹笛时口腔要打开,舌头的状态很重要。在吹奏比较柔婉细腻的乐曲时,一般舌头放松平铺于舌床,舌根可以微微回缩(这是肌肉在放松状态下自然收缩的结果,不可强加意识去控制,当然高手是可以控制的),这样扩大口腔容积,减少呼出之气通过口腔时的阻力,舌根回缩还有利于打开喉腔,使气息的连接更加通畅;根据音乐的需要,很多时候舌头都处于运动中,如果说口唇是一道门的话,那舌头就是开关,气息通过口唇或断或续要靠舌头,在王次恒老师的教材里有大量的音头练习法值得多练。我主要讲一下吐音:因为我天生的舌头笨,加之以前很难找到笛子方面的资料,吹了十年笛子,对吐音还不得要领,后来偶然知道吐音是舌头发Tuku(吐库)两音状态下得到的,那以后,经常每天吹几个小时的吐音,平时走路,睡觉,做事时嘴里始终不停的念“吐库吐库”(除了吃饭没法念外),坚持五年,才始觉得舌头灵活起来(花舌是在练吐音五年后又两年才会的)。又通过这几年的体会,我慢慢的觉得练吐音的关键不是一开始就练双吐,而是先要把单吐练好。前面讲了长音要一个一个练,找准气息的位置,单吐也一样要达到长音的气息要求。吹吐音时,舌尖上翘,如果舌根不能放松,会严重影响喉部气息的流通,加之呼出来的气流遇到舌头的阻力也会削弱一部分能量,吐出来的音含混不清,力度全无。所以通过先练单吐来确保每个音气息饱满,干净有力,气舌指配合有度。最近我开始用大G来练单吐,在低音部反复练,注意,大笛子练吐低音要发“哒哒哒哒···”或“·咯咯咯咯··”,(双吐为“哒咯哒咯···),舌头动作作稍大一些,用小G或小A练高音单吐,发音状态为“剔剔剔剔····”或“克克克······· ”,舌头动作在靠舌尖部位,弹动幅度小一点,现在发现其实很多曲子没吹好,双吐往往难度不大,而是要吹单吐的地方没到位!象〈春到湘江〉快板段,〈秦川抒怀〉中间段,〈鄂尔多斯的春天〉很多段落,在吐与连之间要非常灵巧的转换,单吐似简单而实难!在胡结续老师的教材里关于吐音的论述有很多,如内吐,外吐,轻吐等等,值得研读。限于时间和篇幅,技巧篇就谈到这里。             说一些题外话,吹笛子这么多年,看,听,练,思都用了不少工夫,因为没有老师指导,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因为技术问题得不到提高而长时间困扰和折磨我的身心,我没有放弃,这里有很多原因(在以后的情感篇我会谈一谈)。这些年遇到很多搞专业朋友,还有一些老师,名家,他们对我的评价是不适合吹笛子,因为他们说我的手指短,嘴唇厚,舌头笨,又没有音乐基础知识,象我这样苦练只是浪费时间··········确实,我在其他方面的天赋也许并不比别人差,但笛子可能牵涉到一些先天的身体的因素,要克服这些,在没有老师指引的情况下是很难的一件事,可以说为了笛子,我牺牲了很多,付出的太多,获得的极少,呵呵这明显是违反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因为对笛子刻心铭骨的爱,感受于她那震撼人心的魅力,我是无法放弃的,而经过痛苦历练所得来的快乐也是我的动力源泉!个人浅见,如有错失,还望各位同仁一笑而过为谢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