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主页 > 钢琴 > 钢琴百科 >

英国《卫报》谈“十一个手指”的钢琴名家毛里奇奥·波利尼的音乐人生

  波利尼的理性和执着,体现在他表现音乐的方式上。在1960年一举成名之后,他开始了长时间在欧美巡回演出的生活。“我一直在演出,一场接一场。”波利尼说,“但是我并不想局限于做肖邦专业户。我意识到我还年轻,迫切需要花时间开拓我的演奏广度,我需要尝试、广泛涉猎,所以我减少了演出量。作为一个演奏家,我的级别如何要交由别人来界定,但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改变、继续开拓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怀着这样的信念,波利尼暂时淡出舞台,回归学生身份,师从大师米开朗基利继续学习指法,从而炼就了他著名的超精准触键功力。传言中的这段隐退期长达八年,而波利尼自己澄清说:“我确实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但是一年半后我开始举行小规模系列演出,只是数量很少而已。事实上我作为演奏家的事业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后辈李云迪在打破了由他保持40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最年轻获奖者”记录之后,也开始归隐于学校的做法,则被视为是在向这位老前辈致敬。

  自从淡出公众视野、跟随米开朗基利继续学习以后,波利尼不仅将演奏技巧提升了一个档次,他的演奏曲目和音乐视野也大大地得到了扩充。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他已不仅是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肖邦专家和古典乐巨擘,还把擅长的领域放宽到了解读当代音乐家的作品上,如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1928—2007)和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1925—)等。

  “与我同时代的优秀作品,比如布列兹第二钢琴奏鸣曲,也是内涵丰富的旷世杰作。过去古典乐作品中被称为精华的丰富情感在这些作品中都得到了绝佳的体现。”波利尼如是说,“它们需要得到公众的欣赏,并被更好地理解。”波利尼觉得,他有义务来演奏这些“年轻”的作品,让听众意识到,音乐,哪怕古典乐也是不断在往前发展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