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主页 > 钢琴 > 钢琴资讯 >

近现代著名的73位钢琴演奏家

  41.康塔尔斯基兄弟  Alfons & Aloys Kontarsky 1931一,1932—

  德国钢琴家,兄弟俩在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同时从施密茨一戈尔(Schmitz—Gohr)和弗兰克(Frank)学琴,1955年一起转到汉堡音乐学院师从埃德曼(Erdmann)。1955年,兄弟俩在慕尼黑电台举办的国际音乐节获钢琴二重奏比赛一等奖,是德奥作曲家四手联弹钢琴作品的理想演绎者。

  42.克劳斯  Lili Kraus.1905—

  美籍匈牙利女钢琴家,8岁进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师从科达伊与巴托克,192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施托伊尔曼和施纳贝尔深造,1925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6年后开始演奏生涯。25岁起与小提琴家戈登伯格合作二重奏,受欧洲乐坛注目。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她在爪哇演出,被逮捕囚禁3年,二战结束后,到新西兰定居,入新西兰籍。1948年起恢复旅行演奏,1968年入美国籍。施纳贝尔对克劳斯的评介是:“只有丽莉·克劳斯才是我真正的继承人。”克劳斯最著名的是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但她演绎的莫扎特,以强韧、明快的触键表达,奏出了绚丽的彩虹般的色彩。海布勒因此而不同意她的诠释,认为她表现的是过于强健的莫扎特。

  43.兰多芙斯卡  Wanda Landowska 1879—1959

  波兰女大键琴演奏家,钢琴老师是肖邦的学生米恰洛夫斯基,1900年到巴黎,与希伯莱民俗学权威列夫结婚。在丈夫帮助下,她积极钻研 17—18世纪的音乐,专致于大键琴演奏艺术,她的突出贡献是复活了大键琴演奏艺术,在触健、指法、连奏、装饰音等方面加以发展,她录制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与《十二平均律》,应该说最接近巴赫的神髓。

  44.拉雷多  Ruth Laredo 1937—

  美国女钢琴家,据说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 1947年听霍洛维茨演奏后非常神往,而下决心以钢琴为职业。17岁入科蒂斯音乐学院拜鲁道夫·塞尔金为师,拉雷多受其丈夫——玻利维亚小提琴演奏家海默·拉雷多的影响,醉心于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她录制了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全集,以明朗透明的抒情音色而获好评。

  45.拉罗恰  Alicia Larrocha 1923—

  西班牙女钢琴家,5岁登台,11岁与马德里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被称为神童。她师从马沙尔学钢琴,1943年获马沙尔金牌奖,1947年开始巡回演奏,以演奏西班牙钢琴作品而闻名。拉罗恰1959年起担任巴塞罗那马沙尔音乐学院院长, 1965年定居美国,80年代回西班牙,任西班牙皇家音乐学院院长。拉罗恰追求旋律表达的色彩绚丽,节奏的明快跃动,因此而成为演奏西班牙作曲家钢琴作品的权威。她演奏的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法雅的作品,都是这些作品演绎的首选。

  46.李帕蒂   Dinu Lipatti 1917—1950

  罗马尼亚钢琴家,其父是萨拉萨蒂的学生,其母是钢琴家,其教父是埃乃斯库。1928--1932年在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学习,1934年参加维也纳国际比赛获二等奖,科尔托因此而抗议评判不公,愤而退席,并约李帕蒂到巴黎收为弟子。二战爆发,李帕蒂回罗马尼亚,1943年与未婚妻逃到日内瓦,原拟各地旅行演出,因患白血病未能实现。李帕蒂在声部层次、音色和分句处理上都有极迷人的魅力,可惜英年早逝。科尔托对这位钢琴演奏天才的评介是:“不管是莫扎特或巴赫,抑或是贝多芬和肖邦,他都具有能超越单纯的音符,表现出其精神意味的正确理解力。”李帕蒂留下的录音不多,每一张录音都是珍贵的遗产,不容错过。

  47.玛格丽特·隆  Marguerite Long 1874—1966

  法国女钢琴家,早年在尼姆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后到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一年后获比赛一等奖,1906—1940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1940年创办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学校,后蒂博参加,改为“玛格丽特·隆一蒂博学校”。由于她和德彪西、拉威尔、弗雷等有亲密的友谊,所以她对这些作曲家的解读有一定的权威性。

  48.鲁普    Radu Lupu 1945—

  罗马尼亚钢琴家,6岁学琴,12岁登台演奏,他的钢琴老师穆济切斯库也是李帕蒂的老师, 1963年获奖学金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涅高兹班上学习。1966年获克莱本国际比赛奖,1967年获埃乃斯库比赛奖,1969年又获利兹国际比赛奖。鲁普的演奏追求音的微妙与流畅,在微妙的音中追求透明的阴影感;追求强音及它所造成的鲜明的明暗效果,强调动态与幅度。鲁普演奏的舒伯特、布拉姆斯及与戈尔德堡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最具特色。

  49.马加洛夫  Nikita Magaloff l912—1992

  瑞士籍俄国钢琴家,6岁时全家迁往芬兰,4年后又迁居巴黎。马加洛夫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7岁得钢琴一等奖并获拉威尔的证明书, 1949年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接替李帕蒂而任教。马加洛夫担任西盖蒂的伴奏,两人的合作在当时曾被称为绝配,后来他成为西盖蒂的女婿。马加洛夫以演绎肖邦作品而闻名,他演绎的肖邦,突出一种温和、自由、写意的抒情美,Philips公司重制有他录制的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50.米凯兰杰里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995

  意大利钢琴家,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波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凯兰杰里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 1964—1969年创办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米凯兰杰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米凯兰杰里因为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板至;他的德彪西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的肖邦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51.莫尔    Gerald Moore 1899—?

  英国钢琴家,1913年全家移居加拿大,师从米歇尔·汉伯格,1919年回到英国,从1926年起专事给独唱演奏伴奏,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家都与他合作。他不但有优美的连奏、丰富的音色变化与巧妙的踏板运用,更主要的是可以自如地契合不同的演奏家,使伴奏和他们的演唱融为一体。

  52.涅高兹   Heinrich Neuhaus 1888—1964

  乌克兰著名钢琴家,1902年首次登台,1904年到德国旅行演奏,后到维也纳音乐学院从戈多夫斯基学琴,回国后,191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从1922年起一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钢琴教授,培养出里赫特、吉列尔斯等一代著名钢琴家。他演奏的舒曼、肖邦、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脍炙人口。他的儿子斯塔尼斯拉夫·涅高兹 (Stanislav Neuhaus,1927一),1964年接替其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其录制的斯克里亚宾和肖邦的作品亦获好评。

  53.尼古拉耶娃  Tat’yana Nikolayeva 1924—

  俄罗斯女钢琴家,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学习时,钢琴教师一直是戈登威泽, 1947年从钢琴系毕业后又在戈鲁别夫班上学作曲。1950年参加莱比锡国际比赛,获巴赫作品最佳演奏奖,1955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9年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965年升为教授。尼古拉耶娃是一位情感强烈的钢琴家,她对热情与清晰的处理能达到极好的平衡。她所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可以说是最体现其水平的作品,而她录制的大量巴赫的作品,技术上无懈可击,却因情感过多地投入而赋予了过于丰富的表情。

  54.诺瓦伊斯  Guiomar Novaes 1896—

  巴西女钢琴家,5岁时曾有音乐神童之称,巴西政府因其天赋突出,送她到法国留学,在巴黎音乐学院菲利替班上学习,1911年获音乐学院钢琴比赛一等奖,1912年起在世界各地举行个人演奏会而崭露头角。诺瓦伊斯的长处在于她的指法中表现出来的幻想与诗意,她因此而擅长演奏肖邦和舒曼。

  55.奥伯林   Lev Oborin 1907—1974

  俄罗斯钢琴家,1921年在格涅辛音乐学校格涅辛娜(Gnesina)钢琴班毕业后,进莫斯科音乐学院,1926年在伊贡诺夫班上毕业,1927年参加华沙第一届肖邦国际比赛获一等奖,一举成名。其演奏风格朴素清晰而富表情,尤其是连奏技术极优美。他和奥伊斯特拉赫合奏的二重奏,是最佳搭档之一。

  56.佩拉希亚   Murray Perahia 1947—

  美国钢琴家(有犹太血统),5岁开始学琴,海恩是他第一个老师,1966年进纽约曼纳音乐学院师从巴尔萨姆,1968年拜霍尔绍夫斯基为师。 1972年参加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奖,从此开始扬名。佩拉希亚技巧精湛,演奏以细腻见长,追求线条明快和在细微处的层次展示。他演奏的莫扎特协奏曲有极高的评价,对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他也是最好的演绎者。但佩拉希亚不善于表达作曲家的幅度与力度,这可能与他较弱的气质有关。

  57.皮雷斯  Maria—Joao Pires 1944—

  葡萄牙女钢琴家,4岁首次登台,6岁举行独奏会,被称为神童,9岁参加里斯本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一名,16岁在里斯本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柏林参加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李斯特钢琴比赛获第一名。随后到慕尼黑留学,师从恩格尔继续深造,1970年纪念贝多芬诞生200周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贝多芬钢琴比赛获第一名,从而受到瞩目。皮雷斯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58.波各雷里奇  Lvo Pogorelich 1958—

  南斯拉夫钢琴家,11岁进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学琴,16岁入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蒂玛克希姆、戈尔诺斯塔耶娃、马里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1977年结识凯泽拉杰,在她指导下,在李斯特一西洛季学校显露锋芒。1978年在意大利泰尔尼举行的卡萨格兰德比赛中获奖。1980年与比他大20岁的凯泽拉杰结婚,婚后定居伦敦,同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一等奖,参加第十届肖邦国际比赛,评委以他的演奏脱离肖邦原貌为由而将第一名授予他人,以致评委之一阿格里奇拂袖而去,也因此而使他一举成名。波各雷里奇的演奏,技艺高超,其触键和音质都极为迷人,但在演奏中强调效果,强化戏剧性与表情,因此极具特色同时也招致非议。他的演奏具极强的欣赏性,其表现的肖邦、舒曼尤其有独特的味道,其演奏的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奏鸣曲》是评介最高的唱片。

  59.波里尼  Maurizio Pollini 1942—

  意大利钢琴家,9岁登台,后师从维杜索, 1959年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1957年在米兰演奏肖邦练习曲引起注意,1960年参加第六届国际肖邦比赛,获第一名,之后又拜米凯兰杰里为师继续深造,1972年起在基贾娜学院钢琴高级班任教。波里尼善于演奏幅度、力度较强的作品,比如贝多芬。他演奏的贝多芬,无论协奏曲与奏鸣曲,都洋溢着理性的光辉;他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如同滤去了浮躁的情感,与俄罗斯演奏家的演奏恰成对比。波里尼追求触键的准确、清晰,有“如在无菌室中培养出来的清洁”之称,因为追求理想而常常摒弃感性在演奏中的作用,所以他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效果远不如吉列尔斯,表现的肖邦也往往过于“坚硬”而流畅、刚柔对比不够。

  60.兰基  Dezzo Ranki 1951—

  匈牙利钢琴家,8岁开始学琴,1964—1969年在巴托克音乐学院师从马太,1969—1973年在布达佩斯音乐专科学校师从卡多萨与拉多什。 1969年在舒曼国际比赛中获第一名,从此开始到各地巡回演出。演奏风格富于抒情性,他也录制了巴托克的全部钢琴作品,比科奇什的表现更为细腻。他和科奇什合作的四手联弹,往往能构成最出色的效果。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