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百科 >

新中国的古琴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有关部门对各地琴人作了全面调查,并予以妥善安排。同时对琴书、琴谱和各派的琴曲,广泛加以收集,并系统地进行了科学整理,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专业琴人在解放前夕,已经屈指可数了,他们往往因为生活所迫,荒疏了自己的演奏。一些业余琴家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有关琴的活动。这些琴家大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琴曲艺术频于灭绝的边缘。从1952年起,一些具有影响的琴家,陆续被安排到古琴工作岗位。有的在音乐研究所或古琴研究会进行研究,有的在音乐院校从事教学,有的在演出团体参加演出。通过北京古琴研究会联系了全国专业和业余的琴人,组织并推动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1956年全国音协、文化部、广播局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和搜集工作。由查阜西先生率领调查小组,从北京出发,历经济南、南京、扬州、苏州、上海、杭州、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成都、西安等十七个城市,又通信联系了青岛、广州、厦门、哈尔滨、沙市、南通等城市,访问、调查了共八十六位琴人。他们热情地支持了这次调查,重新温习了过去熟悉的琴曲,先后共录音262首琴曲,各派凤格的琴曲因此不致继续散失。各地还积极提供线索,协助调查组陆续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谱集。
建国以来,先后发现的珍贵琴书、琴谱有:明初的《神奇秘谱》、明代的《西麓堂琴统》、《琴书大全》、《浙音释字琴谱》以及清初的《琴苑心传》等。总计共集中有一百多种版本,这个数量超过了历代私人收藏家。如此丰富的琴学资料,为全面、系统地进行科学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在查阜西先生主持下,开展了一系列资料整理工作。
历代古谱中经常附有大量文字资料,如解题、后记、歌词、旁注等,这些都是了解琴曲的历史沿革、内容表现和艺术成就等很有用的材料。为了便于研究者查阅,于1958年编辑出版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把现存658首曲目,以及三千三百六十五种不同传谱中共一千七百七十一条文宇,和三百三十六首歌词分类编目,集中排印了共八十多万字,是了解现存曲谱有关资料的百科全书,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历代关于琴人的记载一向非常零散,经宋人朱长文编写的《琴史》,也才汇集一百多人。又经周庆云增补也不过六百多人。而1959—1961年编印的《历代琴人传》,则增加到两千人以上。为编写琴史作了必要的资料搜集工作。
有了文字资料,还需要掌握现存曲谱,可是这些线装古书并不是一般人容易拿到手的,其中一些海内孤本、善本更是希世之珍。为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继1956年影印出版《神奇秘谱》之后,又在1963年开始了大规模地、全面系统地编辑影印工作。从唐代的《幽兰》卷子到明、清以来上百种谱集,辑为《琴曲集成》,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陈毅同志为该书题辞写道:“《琴曲集成》的刊行,以蔚为大观的新面貌问世,我们鼓掌欢迎,欢迎它为人民建设服务。这是丰硕的果实,极美丽的古代花朵。”吕骥同志写了题为:《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的长篇论文,作为该书的序言。
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促进了古琴研究工作,古谱的出版又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一些有经验的琴家响应号召,积极从事于古谱的发掘工作,他们克服了古谱的艰奥,经过苦心探索推敲,弹奏出一系列古代名曲,象《幽兰》、《广陵散》、大、小《胡笳》、《胡笳十八拍》、《昭君怨》、《离骚》、《楚歌》、《酒狂》、《嵇氏四弄》等。历史上久已绝响的优秀琴曲,重新变为动听的音乐,大大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实例。发掘的曲目和流传的曲目,都通过录音,记写成现代音乐工作者所熟悉的五线谱;陆续出版了《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为人们进一步分析、研究、欣赏古琴音乐提供了谱例;配合研究工作还出版了《幽兰实录》、《广陵散》、《古指法考》、《琴论缀新》、《乐圃琴史校》等书。#p#分页标题#e#
古琴演奏改变了过去只在少数人中间欣赏的传绕,现在可以在音乐会上给广大听众演奏。北京古琴研究会仅1954年一年,就为音协、政协、大、中学校等团体、单位演出了近二十次专场。经常还有接待外宾、出国演出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唱片等,向国内外介绍了祖国优秀的音乐遗产。
为适应当代听众的欣赏习惯,对有些传统琴曲进行了加工改编,先后改编的有:《阳关三叠》、《广陵散》、《潇湘水云》、《苏武》、《风雷引》、《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欸乃》、《龙翔操》等作品。运用现代的配器、和声、对位等手法,将这些曲目改编为合奏、合唱、重奏等形式,为丰富人民音乐生活,对传统作品的推陈出新进行了尝试。同时,还创作了一些现代曲目,移植了一些流行的音乐作品,努力使古琴这一古老乐器适应新的需要。
配合演出实践,针对传统古琴在构造形制和演奏上的弱点,不少人对之进行了改革试验。在加大音量、改进音色、方便调弦等方面,提出不少改进的方案,如扩大共鸣箱、增加调音设备、改用尼龙钢丝弦等。有些改革措施已经被广泛采用。
为培养年轻的一代,接续古琴传统艺术,音乐院、校曾招收过一批专业的学员。又通过琴会或私人教学满足了一些古琴爱好者的学习要求,还出版有《古琴初阶》等普及读物,以促进古琴艺术的发展。尽管这样,古琴艺术后继乏人的情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少专业学琴者中途改了行,社会上对琴曲艺术还缺乏认识。特别是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所有中外文化优秀遗产,统统遭受到空前的灾难。一批老年琴家在这股逆优的冲击下含恨去世,少数幸存者也被迫暂时放弃了他们心爱的乐器,致使国内的古琴事业一度中断。与此同时,海外华裔琴家和国际上的音乐学者,却继续重视古琴的研究,一时出现了古琴在它的故乡,反而遭到冷落的反常现象。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政策得到了落实,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得到了认真贯彻。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沈阳、广州等地的琴家陆续恢复了活动,一些城市还成立了古琴研究会。在党的关怀和鼓励下,老年琴家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古琴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些年青的琴家更迅速地成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繁荣发展的新形势正在兴起,琴曲这一“极美丽的古代花朵”,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姿。有着几千年悠久传统的古老艺术,必将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谱写出新的乐章。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古琴音乐,必将为世界音乐文化增添色彩。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