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百科 >

古琴曲《平沙落雁》赏析及其作者之谜

明代此曲称《雁落平沙》。关子它的作者,有过多种说法,有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毛敏仲、田芝翁,明代的朱权等。目前尚未见到明代以前的可靠记载,无法肯定其作者为谁。此曲最早刊于明末的《古音正宗》琴谱(公元1634),与此谱大体同时的张岱也在《陶庵梦忆》中说,他向绍兴琴派的王本吾学得此曲。很可能是明代末年根据《秋鸿》一曲的曲意,而另行创作的琴曲。它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最为流行的曲目,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六种,有些还同时刊载多种传派曲谱,累积近百种。一般来说,愈是受欢迎的曲目,演变为不同的传谱也愈多样,《平沙落雁》是最突出的一例。

此曲主题思想和《秋鸿》有相似之处。《天闻阁琴谱》的解题中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接着又分析了乐曲的表现:“通体节奏几三起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这一段文字指乐曲的第一、二两段,作为“初弹”奏出全曲的序幕。“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里把乐曲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欲落”,指第三、四段;“将落”,指第五段;“既落”,则是末段的音乐表现内容。

第三、四、五各段,在开头时有一个共同的曲调,用以表现其“回环顾盼,空际盘旋”的情景。曲调每次再现稍有变化,特别第五段为引入“既落”其后半段有着更显著的变化。各段开头共同的曲调是:

(五线谱)

曲调悠扬婉转,颇有雁群在空际和鸣,若往若来,若近若远的意趣。第五段在此音调再度重复之后,曲调徐徐下行,并在低音处以“刺伏”煞住。接着又在第六段中表现雁群初落,立足未稳,惊而复起,掀起了参差飞鸣的喧闹。具有“静境中之闹境,闹境中之静境”的意趣。“既而江天暮霭,群动俱息,似闻雁奴踯躅而已”(《鸣盛阁琴谱》)。几声滑奏表现了孤雁的长鸣,最后几点泛音,表现景色隐没在暮色苍茫之中。

这首琴曲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在表现方法上比较成功,容易为听众理解。它把抒情性和情节的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情节的描绘中,又特别选取了雁群“欲落未落之时”。正如宋人刘改之在同名诗中所写的:

“江南江北八九月,霞芦伐尽洲渚阙。

 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

#p#分页标题#e#   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

诗意和曲意有着某些共通之处,前人此类诗作不止这一首,乐曲应是根据这一意境来创作的。乐曲还继承了琴曲《秋鸿》中的某些手法,而且在描写雁群起落的时间和空间的取材上更为集中。能够在短小的体裁中,表现颇为隽永的意境,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