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古琴入门基础教程【第五课 古琴长度与徽位】

第四课回顾:

一张琴能否做的好,琴腹是关键,平常应用较多的名称是纳音、天地柱等。

 

一、琴的长度

琴的长度,文献所载颇不一致。史记云:“琴长八尺一寸”;风俗通云:“琴长四尺五寸”;惟世本谓“伏羲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虽古今尺的长短不同,但与现时常见的琴,和流传到今日最古的实物唐代雷威所斫的”鹤鸣秋月“琴,大致无多差异。

又琴苑要录中所载北宋时琴书收录的断琴记(断字应是斫字的讹误)里面的琴制,是采取唐雷威张越所制的琴作为模式,以琴身长三尺六寸为准。又南宋太古遗音及琴苑须知两书内所记的琴体尺度,是取伏羲制为正,长三尺六寸六分。所以从琴苑要录以下这些记载,都是比较现实可信的。根据上述各家所纪的尺度,和现时存见的唐雷威琴,用市尺比量相差不远,到述于下:

断琴记琴身长三尺六寸(小问注:相当于120cm),碧落子和太古遗音琴全长三尺六寸六分(小问注:相当于122cm)(现存唐雷琴同)。

二、徽位的安定

古琴零基础教程 | 第五课:古琴长度与徽位

琴的”徽“通常是用海螺海蚌的外壳制成,也有用金、玉、瑟等质制的。共有一十三个,都是圆形,中央第七徽最大,直径约市尺三四分,左右的徽,以次递小,六、八徽大小同,五、九生徽大小同,四、十徽同,三、十一徽同,二、十二徽同,一、十三徽同。

它的安定方法,是从”宣声“长度,(即弦音的起止,也就是”岳内际“至”龙龈“)折半取中为七徽,又名中徽。由七徽左右各折半取中,为四徽与十徽。自四徽至岳,自十徽至龈,又各折半取中,为一徽与十三徽。于是又取弦音起止匀为三分之界,为五徽与九徽。自五徽至岳,自九徽至龈,再各折半取中,为二徽与十二徽。于是再取弦音起止匀为五分之界,则为三徽、为六徽、为八徽,为十一徽。十三个徽位就完全定好了。

摘自顾梅羹《琴学备要》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