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泼”字的减字体式。两弦一按一散,按内散外,食、中、名三指同时向身弹入曰“泼”。此法以三指并连,都些微屈曲根节,使名指尖稍出于中指,中指稍出于食指,以作斜势,一齐弹入,得一劲疾的音声。弹的时候须掌腕略略向内转运助势。泼后三指中根两节均屈,但不可竟如握拳。
是“剌”(音辣)字的减字体式。“泼”的反向曰“剌”。剌法,也是以食、中、名三指并连,都微屈末根中二节,使食尖稍出于中指,中指尖稍出于名指,以作斜势,一齐弹出,较泼略重,得一刚迅的音声。弹时也要运用掌、腕助力剌出后,三指各节概行舒伸平直,仍须并连,不可散漫。
是“泼剌”两字连写的减字体式。“泼”、“剌”二法同时并用,谱上就用连字,运指还是和单用的一样。法当傍弦入出,不可离弦,离弦势易失于猛,所以唐代手势图取象,名为“游鱼摆尾”。形贵隽雅可观,声须清健可听,太重则煞烈,太轻则柔嫩,但如风过松梢,从音匀和,自然无碍,才为佳妙。
“摘泼剌”三字的减字体式。右名指先散“摘”相连的两弦,随即左指按下弦与上散弦相叶相生处(即同度或五度)右指再加以“泼剌”共得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