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学习古琴必读的基础乐理

大小音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举一个例子:大六度音程,如果把把冠音降低半个音,或者将根音升高半个音,那末这个音程就从大六度变成了小六度。由此可以看得出,音程的度数是由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的,音程的性质(大、小、纯、增、减)是由它所含的音数决定的,这就是变化音程。

谱例:

 

 

音乐在人听起来由舒服和不舒服的区分。这是由于同时出现的音(也就是和声音程)有协和与不协和之分。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很难听,有一种压迫感。听起来悦耳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听起来是刺耳的、不融和的音程就叫做不协和音程。

下面我们先谈谈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一共有三种效果:

1 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 纯八度。

2 完全协和音程: 纯四度 、 纯五度。

3 不完全协和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大六度。

以上这三种音程的音响效果各有不同:

极完全协和的音程,听起来是一个音,或者是几乎是一个音的效果。(纯八度有一点空洞的感觉)。

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觉。

(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有一点跳的感觉,虽然如此却还可以容忍,所以也算在协和音程之内)。

4 不协和音程听起来就十分刺耳了,这种音程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以及增减音程。

不协和音程使人的听觉受到刺激。但是在特定的情绪和条件时经常使用到这种不协和音程的,我们在音乐作品会常常听到它们。

单音程比较简单些,它是指在一个八度之内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一个八度之外的音程叫复音程。

单音程的称呼比较容易一些,是几度就可以直接称呼。比如大三度、纯八度、增二度、小七度等等。

复音程相对来讲就比较复杂一些。简单的办法可以用“加七”或“减七”的办法来算。

用“加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把现有的度数加上七度,然后一共是几度就直接称呼它的度数。(请看谱例1里的1、3、5、6)

用“减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 减去八度但是要称为“隔八度的多少度。下面举例:

谱例1:

 

 

音程的转位:就是把音程上下两个音的位置颠倒过来(根音和冠音互相倒置)上方音成为下方音,下方音成为上方音。这就是音程的换位。

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之内,也可以超过一个八度。

音程的转位可以单独移动根音和冠音,也可以将根音和冠音同时移位。

谱例1:

 

 

音程转位以后出现的现象:

(一)音程通过转位以后,除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度数以外,还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种类。

1 首先是大音程经过转位以后,都变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却成为了大音程。

2 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经过转位都变成了减音程和倍减音程。

下面我们看一个图表:

 

 

(二)音程转位以后改变了度数,计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数和转位音程的度数的总和相加起来是九度。要计算转位音程的度数只要在九度里将原位音程的度数减掉,就是转位音程的度数。

 

 

还有一个办法是反过来。将原位的度数与转位的度数相加等于九,也是可以的。

 

 

依次类推。

(三) 音程转位以后不改变它们的性质,也就是说:协和音程经过转位仍然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同样也是依旧。

(四)音程经过转位以后,单音程变成了复音程,而复音程则变成了单音程。

 

 

和弦

和弦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先讲讲三和弦。

根据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在一起的、三个音同时或先后发出的音,叫做“三和弦”。

在三和弦中,最下面的一个音,我们称为“根音”。根据与根音的关系,中间的那个音叫“三音”。最上边的一个音叫“五音”。如果在谱纸上记录时,根音可以写做“1”,三音写做“3”,五音写做“5”,自下而上的写。

谱例1:

 

 

三和弦一共有4种:第一种是“大三和弦”,第二种是“小三和弦”,第三种是“增三和弦”,第四种是“减三和弦”,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种三和弦的构成。

一、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明朗的,它的构成: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必然是“纯五度”,这就是大三和弦的构成。

谱例2:

 

 

二、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它的“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之间是“大三度”,(正好与大三和弦相反)从“根音”到“五音”也同样是“纯五度”,这是小三和弦。

谱例3:

 

 

三、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是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而从“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这样形成,就使得“根音”到“五音”成了“增五度”,这种和弦我们称它为“增三和弦”。

谱例4:

 

 

四、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从“三音”到“五音”全部是“小三度”,这样“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这就是减三和弦。

谱例5:

 

 

我们在这一节里讲到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因为构成它们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都属于协和的和弦,大三和弦听起来明亮,小三和弦听起来要柔和一些,都是很好听的和弦。在音乐作品里这两种和弦也是使用最多的常用和弦。

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因为本身构成它们的音程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就都属于不协和和弦,听起来有扎耳朵的感觉,因此在音乐作品当中,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话,一般来说这种增减和弦比较少用一些。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叠置在一起,这样构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它从"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

七和弦大体与三和弦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组成,也是从下往上数,而第四个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弦同样:在记谱用数字来标写的时候,从下而上,依次是1357。

谱例1:

 

 

一、大小七和弦

由"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大三和弦,"根音"到"七音"音程关系是小7度的和弦叫“大小七和弦,它的构成是这样的,自下而上,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小七和弦。

谱例2:

 

 

二、小七和弦

由“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的和弦,是“小七和弦”,也叫“小小七和弦”。

它的结构是:(自下而上)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七和弦。

谱例3:

 

 

三、减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这个和弦叫“减小七和弦”,另外也称做“半减七和弦。”它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减小七和弦。

谱例4:

 

 

四、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减七度的和弦叫“减七和弦”,也叫“减减七和弦”。

它的构成是:小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减七和弦

谱例5:

 

 

由于大7度和小7度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七和弦也是不协和的和弦。

总之:七和弦共有七种,他们的名称分别由三和弦的性质,加上根音到七度音的音程关系而起的,比如说:

谱例6:

 

 

因此起名叫大大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小小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大小七和弦

七种七和弦

谱例7:

 

 

一、三和弦的转位。

以根音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为最低音的时候叫做和弦转位,这种和弦称做“转位和弦”。和弦转位以后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名称不变,仍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谱例1:

 

 

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两个音(三音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两个转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转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后有了新的名称,叫做“六和弦”。这是因为做为最低音的三音此时与根音(最高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六和弦”,在记谱时仍用阿拉伯数字6做标记。

谱例2:

 

 

当三和弦的五音做了最低音的时候,这就是“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做“四六和弦”,这是因为此时处在最低音的五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四度,而三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四六和弦”。标记时仍用阿拉伯数字,4和6来写,但是写的方法是4在下,6在上。

谱例3:

 

 

二、 七和弦的转位

七和弦的转位,原理与三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七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三个音,因此,七和弦可以有三个转位。

“第一转位”,仍是以三音为最低音,根音为最高音,它的第一转位叫做“五六和弦”。标记起来是这样的“”。“第二转位”是以五音为最低音,这个转位和弦的名字叫做“三四和弦”,标记是这样的“”。“第三转位”是以七音为最低音,这个转位的名字叫做“二和弦”标记是这样的“2”。

别外对七和弦与三和弦以示区别,那么原位的七和弦用阿拉伯数字“7”来标记。

谱例4:

 

 

调及调的关系

简单的说,“调”就是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的高度,确切一点说就是“主音”的音高位置。

我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经常会听降e小调奏鸣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个“降e小调”和“D大调”就是说,这个作品是以降e或者D做为主音的,也可以这样写。1=be 1=D

在任何一个作品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总的来说,调一共有12个,调名一共有17个,(这是由于有等音的关系,比如就音高来说,(#5=ba #c=bd)。这些调名有:C调、升C调(bd调)、D调、升D调(be调)、E调、F调,#F调(bG调)、G调、#G调(bA调)、A调、#A调(bB调)、B调。

另外“调”也包括了调式和调性,比如说,一首乐曲演奏到一段会出现“转调”的情况,这里面就可能出现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有可能是改变了调式,另一种可能是改变了音高。

注: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民间乐曲里的曲名会出现“调”。比如“紫竹调”、“长调”、“小调”、“花灯调”、“爬山调”等等。这种名字只是指曲调的意思,并不代表调性。还有歌剧中也会出现一些“咏叹调”、“宣叙调”。这大部分是指的作品的体裁或者是风格。以上这两种情况出现的“调”,与我们讲的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首先我们先讲讲C调。

谱例1:

 

 

这是七个最基本的音,没有任何的变化。(就是没有任何升降音),由这七个基本音构成的调就是C调,也是基础调,其它的调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在音阶里每一个音都有一个名称叫“音级”,一般的是用罗马数字来代表各个音级,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这里面,Ⅰ级音是主音,在各个调的音阶中,其它音都要随着主音来进行变化。在一个调式里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而变化只能由音来升高或降低。)

谱例2:

 

 

这C调是自然音阶,是由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组成的(注:V 大二度 、∩小二度)。

do到Ruai是大二度,Ruai到mi是大二度,mi到Fa就是小二度,Fa到Sol又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La到Si也是大二度。Si到Do又是小二度,这就是C调自然音阶的音程关系。Do是C调的主音。

如果我们现在要用Ruai做主音,怎么办呢,音程关系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能把音移位,升高或者是降低。

谱例3:

D调

 

 

原来的三级音E到四级音F是小二度,但是这里必须是大二度,怎么办呢,把四级音F,升高半个音就可以了,#F到G刚好是小二度。同样6级音到七级音也成了小二度。同样的把第七级音也程式高一个半音成大二度,就正好。

谱例4:

 

 

因此D调里存在着两个升号,所以D调的调号就出现了两个升号#F、#C,这就是为什么D调必须有两个升号的原因。

再举一个例子,F调 Fa做主音。

谱例5:

 

 

Fa到so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而La到Si还是大二度,但三级音到四级音应该是小二度,怎么办呢,同样的把Si降下半个音,就成为小二度,而降Si到Do正好是大二度,符合要求,其它音不动,因此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降Si,因此F调的调号上就出现了一个降Si,也就是说在F调里如果没有其它要求的话所有的Si都要降半个音,用降Si。

其它的调都是以此类推,由于主音的不同各个调的升降号也会不同的。

在音阶中与我们人一样,每一个音都有一个名子,这个名子不用字母来表示,也不是用Do、Re、mi、Fa、So、La来表示,而是专有名称,它是用来说明这个音在调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谱例:

音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名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在这七个音级里面,第四级(下属音)和第五级(属音)非常重要。他们加强了主音的地位,使得调性更为明确、固定,他们两位是调性的明显特征。

在音乐中经常使用的调一般都是在四、五个升降号之内,但是有多个升降号的调远远不止这些。要知道各调的调号,必须记住哪些是升号的调,而哪一些又属于降号的调,下面我们需记住一个规律,在升号的调里,除了F调是降号调以外,其它的调名,不带升号,或者带升号的调名都属于升号调之内,而降号调则不同,除了F调的调名不带降号其余全部都带有降号名。

谱例1:

 

 

倒底如何知道这个调是几个调号呢,首先我们来说说升号调。

比如:D调

首先找到主音下面的小二度,D调的主音,自然是D,D的下面小二度是#C,然后根据音阶的音程关系来构成。

谱例2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