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派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摩尼天虹
(一)现代社会还存在着琴派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既使是现代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琴派。
琴派的存在有三大特征:第一,有固定的琴人群体。第二,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琴学思想和理论体系。第三,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琴风和自己的传承系统。
琴人群体是琴派存在的基础。至于琴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不过是这个群体对琴学传统理念的自我理念。如果一个群体对琴学理念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个群体自然会在学问上结合在一处。琴风建立在这个群体对于古琴美学的认识之上。一个群体如果在琴学理念上有着共识,则自然在古琴美学上有着共识。如果从音乐的本质来说,美的东西是相通的,但是,也客观存在着对美学认识的不同。严格地说,不同群体的美学认识都有不同之处,只是差异有大有小而已。在不同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琴艺技法也自然会出现一些差异。这就促成了琴派的产生。
所以,如果符合这三大特征,就意味着琴派的存在。
(二)现代社会还有琴派存在的必要吗?
有人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尤其是音像设备和通讯设备的发展,缩短了地域的距离,也缩小了地域的差异。琴派之间也自然在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那么,现代社会还有琴派存在的必要吗?
讨论这个问题,先要搞清另一个问题:琴学界会不会出现大一统的现象?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差异缩小了,不会完全消除差异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本就有着太多的不同。那么,人们对琴学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根据客观条件的存在,一部分人们会对琴学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理解,这就形成了群体。但不可能所有琴人的看法全都相同或全都相近。所以,就有着群体与群体的不同。那么,在琴学理念上不会出现大一统的现象,琴艺技法也不会出现大一统的现象。
人群与人群之间,自然存在着对琴学思想的不同理解,对琴艺技法的不同传承。所以,琴派的存在,当然是有必要的。
(三)琴派的价值在何处?
那么,琴派存在在价值在何处呢?
首先,古琴圈子中,需要有不同思想的撞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古琴的发展。百家争鸣,使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领域一片繁荣。琴界自然也需要百家争鸣。
第二,不同的琴派在古琴美学和琴艺技法方面都各有所长,自成系统。这也给琴人的学习和提高创造了途径与平台。
琴人习琴,自然是根据自己认可的思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路。而琴派的存在,也为琴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走上属于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这样就不会无所适从,就可以健康地成长。当然在每一条路上也都会有借鉴,但都是基于自己系统基础上的借鉴。没有根基,又哪来的借鉴呢?
当然,琴派的存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那就是一些无知之辈的相互是非。这是每一个琴人都当摒弃的。每个琴派都能健康地发展,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秩序,这对琴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