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吊子期》
明代的《西麓堂琴统》(1549)在歌曲的解题中写:“俞端(即伯牙本人),夜遇钟期于清江两侧,结友而去。后十年访之,已物过矣。遂作此以写其哀思云。”明代以前已经有了《伯牙忆子期》这样一首曲目,《伯牙吊子期》可能是后人的拟作。作者利用传统题材,表现对知音好友的悼念。
《伯牙吊子期》
明代的《西麓堂琴统》(1549)在歌曲的解题中写:“俞端(即伯牙本人),夜遇钟期于清江两侧,结友而去。后十年访之,已物过矣。遂作此以写其哀思云。”明代以前已经有了《伯牙忆子期》这样一首曲目,《伯牙吊子期》可能是后人的拟作。作者利用传统题材,表现对知音好友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