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古琴特点的介绍

  本次主要讲的内容是古琴音色的三大类音色的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刚入门的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可分为三大类,泛音、散音、按音,这三种古琴音色,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并且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

  古琴音色之泛音

  古琴音色的泛音是指的用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古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119个泛音。古琴音乐的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古琴音色的一大特点。

  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虚按琴徽,抑制了全弦振动,只保留以所按徽位处为波节的振动模式,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2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2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2倍,如果触点在琴弦的1/3或2/3处,那么泛音频率就是琴弦基频的3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动的3倍,依此类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所谓正声者,如弦之有十三泛韵,此十二律自然之节也。盈丈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盈尺之弦,其节亦十三,故琴之为十三徽。不独弦如此,金石亦然”。沈括在这里说的“泛韵”,也即泛音。他认为弦上发泛音之处便是“自然之节”。

  如果人为改变“自然之节”的位置,违反了“自然之节”的规律,就演奏不出泛音来,泛音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唯有古琴可以用大段的泛音来弹奏旋律,古琴的泛音,更是我国古代律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其音色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也确实是自然天成之声,故称天声;

  古琴音色之散音

  古琴音色的散音是用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古琴散音的发音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古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散音只用右手指法弹奏,依次可以得出——倍征,倍羽,宫,商,角,征,羽(正调仲吕均)这七个音。这七个音其中有两组,音高差是一个八度,其他五个音在音名上叫做宫,商,角,征,羽,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古琴由一弦到七弦,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音数的计算方式记载在成书于春秋末期的《管子》地员篇中,计算方式的名称叫做——三分损益律。在音色上,散音宏大而浑厚,余韵共鸣响亮,有如钟磬之声,称为地声;

  古琴音色之按音

  古琴音色的按音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古琴按音的发声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古琴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古琴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音色。

  按音也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种弹奏方式,左手手指按在琴面上,以徽位为坐标,或奏实音,或奏退复,吟猱,绰注等虚音,形成独具特色的虚实音,音韵呈线条状持续变化。汉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单音节文字,一般一字一音,其发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汉字字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声调来辨明字义,这在印欧语言中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外学中文,声调是一大难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缺少这种特质。

  所以对于学好古琴来讲,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很快就学会了,久练必精。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