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怎样自学古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古琴

  怎样自学古琴,并能够学好呢?相信很多业余学琴者都存在这样的疑问。下面讲讲一些琴友共同的体会:

  1、业余学琴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不可急于求成或忽冷忽热。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

  2、多渠道地吸收有助学习的信息,尽量收集有助学习的一切资料,包括教材、专辑、视频、演奏会等渠道,用心观摩学习。例如电视上有时候播放古琴曲目,从中哪怕学到一个指法,或明白某个地方是怎样弹的,就有了收益。

  多和别人进行交流。包括学琴者和其他音乐人、非音乐人。他们或者能教你弹琴,或者能教你音乐理论,或者能给你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建议,这些都是学琴不可缺少的。

  3、多琢磨、思考,讲究学习方法:

  、见缝插针地学习:做家务时可以听自己正在学习的琴曲;睡觉前可以进行冥想(把乐曲的旋律或弹奏过程冥想一遍);开会(那种谋财害命的会)时可以做指操(离琴的指法练习)等等。

  、把目标分成逐小块进行解决:例如学习一首琴曲,先看看是否有把握拿得下来?然后先把它的旋律听熟,分段(甚至分句)进行学习。把月目标分成周目标、日目标,逐个完成。

  、把自己的弹奏录下来听:弹奏过程就是一种提高。让亲戚朋友来听自己弹奏,一方面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作为听众,他们往往最容易发现不足。

  、灵活地学习:守规矩,但也不要太受规矩的束缚。每个指法都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并视曲子的需要、个人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处理。

  、充分领会乐曲意境:例如琴曲《梅花三弄》。乐曲描绘梅花傲雪孤高,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演奏中揉、按、放、和,古朴典雅为其骨。还可以调动其他因素来帮助自己理解,如关于梅花的国画、书籍、摄影、舞蹈;唐诗中的咏梅诗等等。

  、提高自己的乐感:乐感不是短时间内能一步到位的,要靠平时多练习。例如自己多动手进行古琴的调音;多唱谱、记谱等。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俗话说:“功夫在琴外”。文学、绘画、历史、个人阅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乐曲的理解、弹奏风格产生影响。

  4、补充乐理知识:

  业余学琴较易忽略的就是乐理的学习。不一定要学得很深,但起码要懂得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满足学琴的需要。例如音符的时值概念,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区别等等具体问题;还有琴的转调,转来转去容易让人糊涂,如果掌握乐理知识,知道调性之间的关系,就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5、避开一些学习的误区:

  、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基础没打好就急于学琴曲,越学越难,越学越没兴趣。

  、忽视左手吟、揉、绰、注等细微指法的练习:造成左手技法单调或弹奏起来没有感情,没有韵味。

  、忽略右手指法练习:学习琴曲后就忽略了对右手的指法练习。右手力度、弹性不足,颗粒性不强,出音不是生硬就是含混。

  、翘首弄姿,本末倒置:盲目模仿古筝演奏的形体动作,弹奏时表情、形体动作过于造作夸张,和乐曲极不协调。本来,表情、形体动作是弹奏时感情和乐曲高度交融后的产物,是自然流露的结果,很多初学者还没做到“寓情于曲”,倒先学会了翘首弄姿。至于那些十几、几十人的合奏,动作一模一样,象是军训过似的,更不必说。

  、“杂菜煲”:初学者最好从某个古琴流派扎扎实实学起,等到根基扎牢,再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不要东抓一把,西刨一下(无目的、无系统)。能成“佛跳墙”则好,否则则成“杂菜煲”。

  、短期行为:受到电视、媒介的影响,一时心血来潮,以为两三个月就能学会古琴。或是抱着某种功利的目的以求速成。

  、考级:考级是好事,但不要太看重,道理很简单:“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

  、同行相轻,非要一较高低:没意思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