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秦筝学会成立的两天活动中,学术活动盛况空前、互通情报、收益非浅。
曹正教授挥毫题词“筝道本源”四个大字(附照于后)并赠书献卷多种。以祝贺西安秦筝学会的成立。这些书篇中:有一些是他珍藏多年的资料,更难得的是,还有他多年来亲笔撰写的的关筝学的论著作,这些赠礼,为研究秦筝的渊源、发展及其演奏、教学等提供了方便。
在与会同志们要求下,曹老以漫谈形式,“谈筝”,对于筝的源流、发展、及各流派的特点,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引经用典,查根寻源,有根有据,论证确切的讲述,使与会同志收益非浅。他最后表示:愿在有限的晚年,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把一切献给伟大的民族音乐事业,并勉励青少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他说: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才能在一起“谈筝”、“弹筝”、“学筝”。一定要竟竟业业地学,认认真真地学。身在福中要知福,珍惜每分每秒。勤奋刻苦钻研,做一个地地道道全面发展的文化人。他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讲话,使与会同志受到强烈的感染。
“学会”理事李世斌同志,为大会作了关于榆林古筝的报告。报告中指出:“通过考察,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始于陕西的“秦筝”,至今仍在陕北的榆林城内流传“。
他介绍说:榆林古筝主要是用来伴奏榆林小曲的,旧社会办“堂会”、唱“小曲”,解放后这种活动得到发展,从庭院到舞台,甚至在夏夜乘凉也可听到榆林小曲的弹唱。榆林小曲的伴奏乐器除古筝外,还有三弦、琵琶、扬琴之类,而古筝在伴奏中主要起掌握节奏、美化旋律的作用。
李世斌同志在报告末了播放了榆林小曲唱段,曲调流畅、自然、富有韵味,伴奏的各个乐器,均有自己的走向,声部间形成简单的复调和多声部效果。
关于榆林古筝的演奏情况,李世斌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筝主要是用来伴唱用,因之,所有弹筝的人首先要学会唱“小曲”。在榆林,一般弹筝的人,大多是一些手艺人,如名筝手白保金师傅,就是银匠,他从小学手艺,也同时学习弹唱榆林小曲。除一些青年学筝外,在老年中,尚有朱学义师傅,今已年逾八旬,他不但会弹筝,而且会制筝。
关于榆林古筝的制作及外型构造,李世斌同志请大家观赏了他和周延甲同志从考察地带回的一台秦筝,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不足三公斤重)取材桐木制成,外表花纹古朴,图案讲究。(附照片于后)李世斌同志介绍说:这台榆林古筝据有关行家鉴定,大概有三百年左右。
李世斌同志说:榆林古筝的技法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指法名称,只有笼统的“软”、“硬”之说,用右手大指向外弹叫“硬”,用食指向里弹叫“软”,弹筝所有的指甲叫“义爪”,是用黑老鹰的翅翎作成,很有韧性,周延甲同志顺便将白保金同志赠他的一付“义爪”给大家看,确实精巧耐磨,很有韧性。关于“义爪”弹筝之说,已有史料记载,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有:“义甲——假爪甲。或银,或鹤翎,弹筝用”。由此可知,榆林古筝“义爪”的来历。
李世斌同志又为大家播放了他们考察时采录的一段筝曲“掐蒜台”和另一首筝曲,听了后觉得风格及曲调旋律有些雷同,技法简单,内容单调,看起来基本上是停留在古法弹筝阶段。
古筝教育家、理论家曹正教授认为:“榆林古筝的流传是秦筝和余绪,是秦筝并未失传的重要依据和物证”。
秦筝学会请潮汕筝家杨秀明同志为与会同志作有关潮汕秦筝演奏艺术的讲课,杨秀明同志说:潮汕秦筝在演奏中特别注重音色变化,讲究“一声三韵“。大意是说:当每个音弹出之后,音色要有变化,音头、音肚、音尾的间响共鸣随着左手的按弦、吟、揉等技法来调整音色和音高。因之,左手在演奏过程中几乎滑空闲机会,这一点我们从他弹奏动作中即可看到,同时,从他弹奏的音响效果中,可以听出他的音色变化微妙丰富极了,右手的弹奏强调轻松、准确无误,如鸡啄食,灵活、生动而准确。#p#分页标题#e#
当有同志问他潮汕秦筝在戏曲伴奏中是否运用时,他说:潮汕秦筝多为陶冶性情个人弹奏欣赏,戏曲音乐中用的很少,潮汕筝的风格比较温雅文静。
他强调说:弹筝要讲究“韵味”和“神情”,而韵味和神情,取决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与艺术修养的高低,有位同志问他:“象你那样熟练的演奏技巧,我们的学生(有弹筝基础的)跟你学两年,能否全部掌握”?他坦率地回答:“不可能”。他指出:艺术贵在长期积累,即使纯技术学习,也需要一个“琢磨”,体验的过程,就某种意义上讲,技术也是无止境的,更何况艺术。……接着他讲了关于潮汕秦筝演奏中对于“轻三六”与“重三六”的运用。就他演奏后,给我的印象是这样:
二弦↓四弦↓六弦↓
513
重三六
514
即它的调弦调音,由于乐曲感情变化,所引起调式与弦音的变化,产生了“轻重三六”音的音高变化,通过他对乐曲的演奏,和我试图弦音的排列,偶数发现它与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中的“欢音”(花音)与“哭音”(苦音)是何等的相象啊!特别是它那“重三六”中的三音“7”与六音“4”,不正是碗碗腔,眉户等剧中的哭音“7”与“4”吗?它们似乎是亲姐妹,一娘所生,音的高低都相同。7音为微“b7”,“4”音为微+4……
为什么南北秦筝音律如此相象?有同志推断:可能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西秦文化南送,影响到潮汕一带。也可说是秦筝远嫁,姐妹南北。今日相见,方知同姓……杨秀明同志的讲学,生动、具体、实用。潮汕秦筝的演奏技法,对于丰富北方秦筝的演奏艺术将是颇有益的,特别是从某些筝曲的调式、音律、音阶等方面的学习,对于研究秦筝的渊源、流派及其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