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教学 >

古筝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研究

  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幼儿学习古筝的热情越来越高,学筝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对促进古筝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偏小,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而古筝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幼儿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 古筝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特点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 理倾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动机是一种很有效的动力因素,它能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幼儿学筝的动机是一种学习动机。从功能或作用来看,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都很有影响。一个幼儿,如果有了强烈的学筝愿望,那他对学筝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学筝过程中,他会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他也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幼儿的学筝动机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根本动力,我们应注意减少幼儿认知负荷、多余刺激,使幼儿把注意力直接集中指向对基本指法与传统乐曲的变化规律的掌握上,以便较快地摆脱学习情境造成的紧张,在轻松、愉快地参与过程中,激起幼儿对具有相对难度的古筝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学习动机直接指向于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本身,而不是外在形式的刺激。因此,我们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则把重点放在各种指法和弹奏乐曲的传授上,只有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储备和思维能力、创造水平后,才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在掌握规律的认知需要及满足和互动的情绪需要下产生的,由于这种学习动机集中指向学习内容、学习结果,与由外在的形式刺激引发的短暂动机相比这种动机要稳定、持久,往往动机维持的时间较长,对学习的效率有积极地促进、提高作用。

  二、成就动机在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重要心理价值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也可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在幼儿早期,成就动机已开始萌芽,但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附属内趋力强于认知内趋力、自我提高内趋力。我们可以从构成成就动机的三个要素来分析。

  1、 认知内趋力。认知内趋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学习动机,求知的欲望,也被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在古筝教学中,幼儿想要掌握乐理知识、指法、弹奏乐曲等仅是潜在的动机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由习得、掌握弹奏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所带来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渐将潜在的动机力量转化为对古筝学习的长期兴趣,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2、 自我提高的内趋力。自我提高的内趋力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所派生出来的,是一种外部动机,在集体古筝弹奏活动中,幼儿必须与同伴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取得同伴的接纳、认可,即最基本的尊重。如果幼儿在弹奏活动中,因个人的努力、能力问题影响了群体协调,对个人来说,将是一种学习上的"失败"体验,还会产生自尊的威胁,而每一次失败的体验、自尊的威胁都会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自我提高的内趋力,促使幼儿在今后和将来的学筝中作出最大的努力,提高弹筝技能。

  3、 附属内趋力。附属内趋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这也是一种外部动机。在幼儿早期,这种附属内趋力最为突出。他们对教师特别崇敬,许多幼儿学筝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经常得到表扬的幼儿,筝学得都比较好,进步也比较明显;反之,得不到表扬甚至经常挨训的幼儿,其注意力则难以集中,反应也比较迟钝,而且总是学不进或学不好。因此,在幼儿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学筝的幼儿要注意多用表扬或肯定的态度进行教学,同时要减少和尽量避免用训斥或否定的态度来教学,给予幼儿情绪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使之产生最初的学习行为。

  总之,动机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幼儿是否有正确的学筝动机,是他们学好筝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应当着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培养幼儿对弹筝过程的直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想学",是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筝动机。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