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远在唐宋时期,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近代多以合奏或伴奏的形式在民间“丝竹乐”、“杭摊”中使用。
当时浙江筝 只有十五弦,筝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612356123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主要曲目是“杭州丝竹”“弦索十三套曲”以及“杭摊”中的曲牌,如:《三十三板》、《刺绣鞋》(又名《灯月交辉》)、《高山流水》、《小霓裳》、《云庆》、《郁轮袍》(又名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浔阳夜月》、《普安咒》等。演奏已出现了“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近代知名筝人有蒋荫椿、王巽之、朱又雪、邱与石、吴汝全等。
1954年邱与石先生曾以古筝独奏形式,参加了杭州的会演;1956年王巽之先生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学工作后,以他为主,协同一批当时的学生对浙江筝曲谱和演奏技法开始了较系统的整理、充实和发展的工作。六十年代以后,上海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演奏家,创作了一批以浙江筝艺流派技法为主的曲目,从而在国内外的专业教学和表演舞台上崛起,成为我国各大筝艺流派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