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筝艺散论

  一、扎桩篇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推揉按颤自悠然。

  这是前辈筝家在长期的民间艺术活动实践中归总出来的弹筝诗。诗里明确地道出了演奏时右手的姿式,同时也介绍了左右手的基本指法。传统上右手弹弦只用大、食、中三指就够了,名指是不弹弦的,而用它来“扎桩”。现代筝家把弹弦分为“夹弹”和“提弹”两种;“夹弹”就是传统的弹法,名指是要“扎桩”的,其音响效果坚实有力。“提弹”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弹法,名指不必扎桩,这种弹法运指比较灵活,在演奏快速跳动性的旋律时尤显方便。两种弹法各有优点,因此根据旋律的进行情况及音色的需要可以结合运用,现在很多筝家也都是这样做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应注重扎桩训练,其必要性:(一)“扎桩”尤如小孩初学走路扶着板凳或老年人走路拄着手杖一样,可以起到支撑手臂和手掌的作用,减轻疲劳以利手指自由弹奏。弹筝不同弹钢琴,弹钢琴手指和手臂是上下运动,触键的瞬间手指和手臂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快速弹奏除外)。而弹筝是手臂抬起手指做里外方向的运动,若手臂长时间处于悬空状态势必感到疲劳,因此以名指“扎桩”,那怕是间断性的“扎桩”,也可以减轻手臂的疲劳,以利长时间的演奏。(二)弹筝主要是靠手指的独立运动,俗话说要以气贯指。手掌、腕、臂是配合手指运动而动。“扎桩”可使手掌、手臂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这样有助于指力及运指独立性的训练。(三)“扎桩”后由于手形处于稳定状态,有些指法的演奏就非常方便,如山东、河南传统筝曲中大指的“摇奏”,再如快速的    等节奏型的演奏,在扎桩时演奏就显得轻便自如。由此可见“扎桩”在演奏中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初学者还是应该重视“扎桩”练习,待学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悬指“提弹”训练亦不为迟。

  现在“扎桩”已不像过去扎在岳山上或岳山右侧了,而是扎在岳山左侧的琴弦上,这样可以在不同的弦位上的自由弹奏,以求得音色上的变化。

  二、颤音篇

  颤音是左手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演奏技巧。我这里说的颤音是除去风格及特殊韵味(包括按颤)的颤音,专谈一般情况下的颤音。颤音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声音,尤如少女化妆一样,为的是使脸谱更美,颤音就是为了使声音更加优美动听。因此各种拉弦、弹拨乐器对颤音都予以高度重视。

  颤音的符号为“——”很形象,尤如波浪一样。为了不改变基本音高,颤音就应该是围绕基本音高作上下对称性的波动。颤音的原则从效果来讲一是波距要均匀,二是每个波峰与波谷的起伏尺度要一样。这样给人的听觉是平稳、松弛、优美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强调颤音的方法,有些初学者不明白颤音的重要性,不探求科学的演奏方法,以为只要手动了,这就是颤音了,岂不知颤出的效果并没有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有的反而起了丑化的作用。我认为科学的颤音方法还是应该以手腕为轴,手掌和手指作上下有规律的自然颤动,犹如踩到弹簧上一样。如果手腕平直以大小臂用力来颤动,必然手臂处于紧张状态,发出的声音效果也会使人感到很紧张,像抽筋一样,听起来极不舒服。

  再就是颤动时产生的波浪高低幅度也应有所考究。筝弦定好后每根弦的音高是固定的,手指颤动后产生的波浪只能在固定音高上面维持,也就是波峰比固定音高要高,波谷最低在固定音高上,不能再低了,呈     状(直线为固定音高)。而不能产生围绕固定音高作上下对称的波动。波峰与波谷的中间线是听觉的稳定高度: 古筝颤音后产生的听觉稳定高度自然比固定音高偏高。古筝的颤音不同于二胡和小提琴,二胡颤音(通称揉弦),是以手腕为枢轴,手掌带动手指作上下颤动,(压揉除外),手指向下时比固定音高偏高,手指向上时则比固定音高偏低。小提琴也是以腕为枢轴手掌带动手指作前后颤动,手指向前时比固定音高偏高,手指向后时则比固定音高偏低。他们都是围绕固定音高呈对称性的波浪式运动,这样听觉还是维持在固定音高上,古筝的特定构造和演奏方法是无法作到这一点的,因此古筝在颤音时要求:(一)波动不宜过大。(二)手指不可离开琴弦。(三)手指向上运动时要使琴弦恢复到原来状态,不可有压力,因为对琴弦那怕一点点压力都会改变音的高度。

  现在有些学生的颤音千奇百怪,毫无章法,一是对颤音没有高度重视,没掌握科学的方法。二是缺乏对声音的鉴别及对美好声音的追求。

  三、双手弹奏篇

  传统筝曲基本是用右手弹弦,左手不弹弦,只负责吟、揉、滑、按等技巧。现代筝曲绝大多数是要双手弹奏的,这是时代的发展反应在音乐上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两只手弹奏自然比一只手弹奏要丰富。但由于古筝有其它乐器所不及的“一弦多韵”的特殊功能,左手除弹奏外更重要的是担负处理各种韵味的任务,这样左手就处于两头忙的状态,世界上的乐器像这样的演奏还真不多见。所以对左手的训练应是双轨制的,既要训练吟、揉、滑、按,又要把手移到琴码右侧来弹弦。左手的技能本来就不如右手,所以双手弹奏从学习开始就应重视起来,有计划的进行,犹如学钢琴一样。关键是要有系统化的教材和进行科学化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级演奏人才。我国当代一些优秀的筝演奏家,很多人曾学过钢琴,对在古筝上双手弹奏是很有意义的。

  古筝发展到今天还没形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双手弹奏训练体系不能不说是遗憾。有些教学还是碰啥弹啥,在学习乐曲中先去解决技术,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法,因而也就经常出现小人穿大衣服,力不胜任的现象。这些年来筝界开了很多会议,但都没涉猎教材的问题,六一年于西安曾召开了一次教材会议,参加者只十余人,而今三十多年过去了,筝坛的发展很快,因此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专门研究教材的会议,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教材体系已势在必行。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