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教学 >

论古筝弹奏技法之颤弦

  颤弦,是一种常用的技法。它一般被用来增加音乐的色彩,赋予音乐更多的艺术性,以及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化的内容。简单来说,古筝上的颤弦,是指利用左手在筝码左侧,颤动正在振动的筝弦以产生颤音的技法。实际上颤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颤弦,就是本讲中所要讲解的颤弦。这是最普通、使用频率最高的颤弦。广义的颤弦,不但指一般颤弦,还包括如重颤弦、节奏颤弦、持续颤弦等多种其他颤弦技法。所以,广义的颤弦是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类技法的统称。在没有特殊强调和说明的情况下,提到颤弦均为一般颤弦。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把“颤弦”技法称为“颤音”的现象。从一个比较严格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够正确的。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颤弦”和“颤音”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构词法上,颤弦是一个动宾搭配结构,其本意是是指使弦颤动,即“颤动筝弦”之意。颤弦是一种弹奏手段,是一种演奏技法,而颤音则是弹奏手段的最终目的,是演奏技法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因此说,颤弦才是弹奏技法,而颤音不能被称之为弹奏技法,它只是一种音乐现象。

  不同演奏家,对颤弦也往往有不同的处理。可以说,颤弦是一种比较个性化的技法。有经验的鉴赏者,往往可以通过分析颤音中的细微特点,来判断出所欣赏的乐曲是哪一位演奏家的版本。不同流派之间,颤弦技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古筝艺术丰富多彩。分析不同演奏家演奏颤弦手法的不同、各自颤音的特点以及不同颤音之间的细微区别,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颤弦。

  颤弦的基本步骤是:

  (1)左手以搭桥手形位于筝码左侧目的筝弦之上,右手以搭桥手形位于筝码右侧目的筝弦之上,各自做好弹奏准备。(2)右手拨弦发声,左手在右手拨弦的瞬间开始颤弦。(3)右手拨弦完毕,回复准备姿势,左手颤弦动作要持续至余音消失,或右手进行下一次拨弦为止。

  颤弦总体上可分两大种:臂动颤弦法和腕动颤弦法。这是根据参与颤弦的器官不同而划分的。臂动颤弦法的要领是,上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食指、中指、无名指,使已触在筝弦上的“三指”指尖在筝弦上做出有力而稳定的颤动,奏出颤音效果。利用臂动颤弦法颤弦时,腕关节一般是保持不动的,整体动作以肘关节为中心,依靠上肢肌肉完成。腕动颤弦法的要领是,用手腕带动手指,使已触在筝弦上的“三指”指尖在筝弦上频频颤动,奏出颤音效果。这里值得演奏者重视的是,腕动颤弦时我们的上臂和前臂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只有手部运动,和臂动颤弦法几乎完全不同。颤弦时,要求肘部自然弯曲,弯曲程度随着所颤筝弦的变化而变化。颤动低音所在筝弦时,由于颤弦位置距离身体较远,所以手臂就要伸展一些,肘部弯曲程度相应就小;颤动高音所在筝弦时,由于颤弦位置距离身体较近,所以手臂就要收缩一些,肘部弯曲程度就大。腕动颤弦法有两种:一种是平腕法,即手腕的高度和中指大关节处的高度相同;一种是拱腕法,即手腕拱起来,手腕处高于中指大关节处。

  平腕法的基本手形和搭桥是一致的,手指的弯曲程度较大,拱腕法则不同。由于腕部拱起,手指的弯曲程度就小很多。平腕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颤弦方法。颤弦的原理性活动是腕部较大幅度的屈伸运动,所以,能否尽可能的满足腕部的这种活动的条件,是判断一种颤弦方法实用与否的根据之一。平腕法颤弦时,腕部保持水平,有关肌肉比较放松,处在一种准备状态,可以较快的响应神经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保持水平的腕部还可以确保手掌部分有较宽裕的活动空间,肌肉收缩幅度会比较大,产生的力也就较大。这是完成颤弦技法所必需的。而拱腕法使手腕肌肉处在一种收缩状态,当肌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缩后,它的生理特性就会限制它继续收缩的趋势,使手腕不便于发力。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来说需要力度较大的颤弦来说,这种收缩会对影响我们出色的完成颤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平腕法是比较合适的。但这并不是说拱腕法就是错误的。实际上,当高音区有颤弦的任务时,拱腕法就显出了其超过平腕法的优越性。因为高音区的筝弦离我们的身体比较近,如果仍然坚持使用平腕法,我们就会不得不把整个手臂向后撤,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比较正确的保持平腕的手形。但是这样一来,我们身体外观上的协调性就会打折扣,在视觉上产生负面效果,体现不出美感。如果要保证协调,就只有将身体向后移动或者把腕子拱起。实际的演奏中,我们不可能随意的改变坐姿,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后一种办法。这时,拱腕法就体现出了其必要性。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拱腕法的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在高音区弹奏时,由于高音区的筝弦长度较大,而且比较细,这个物理特性决定了在高音区颤弦并不需要太大的力。拱腕法的缺点在这里已经不再是缺点,而是适用于这种情况下的颤弦弹奏。所以,这两种颤弦法我们都需要掌握,因为在较复杂一些的乐曲的实际演奏中,这两种颤弦法往往被交替使用。

  颤弦的频率、力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然就很难达到效果。颤弦使音高变化的幅度要大于揉弦,一般应在全音以内,或更具体些,在二分之一全音到全音之间。这是一般性的要求,少数情况下,我们也需要音高变化范围更大的颤音,这时我们颤弦的力度就更要加大。颤弦的频率客观上来说要低于揉弦,这是因为颤弦时手部的用力和振幅都要大于揉弦,所以相对来说频率就有所下降。颤弦的频率在每秒四到七次之间。

  有些人不主张采取腕动颤弦法,强调手腕不动,依靠手臂活动来颤弦,这是非常错误的理论。恰恰相反,只有腕动颤弦,才能圆满的完成颤弦的要求。从乐器之间的对比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外任何一种弦乐器,无一例外地均采用腕动颤弦法,因为这种颤弦方法产生的颤音频率高且匀称,音色美且稳定,颤音延续持久,更加柔和。无论从物理还是生理的角度,这种颤弦法都是比较科学的。

  颤弦也涉及到佩戴假甲时的弹奏。同上一章的理由相仿,初学者不必在还未完全掌握颤弦技法时就开始佩戴假甲时的颤弦练习。关于佩戴假甲时颤弦的一些问题,可参考第三节的部分内容。

  颤弦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练习时,要有耐性,要由慢到快,直到把筝弦真正颤动起来为止。

  颤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颤弦,就是本讲中所要讲解的颤弦。这是最普通、使用频率最高的颤弦。

  颤弦有平腕法和拱腕法的区别,具体理论可参照古筝部分相关内容。拱腕法不利于发力,所以要以腕动颤弦法为主。这种颤弦方法产生的颤音频率高且匀称,音色美且稳定,颤音延续持久,更加柔和。无论从物理还是生理的角度,这种颤弦法都是比较科学的。只有腕动颤弦,才能圆满的完成颤弦的要求。如果初学者腕部的力度还不够,那么也可以适当利用臂动法作为过渡,最终达到随意自如地利用腕动法。 要注意放松,不要出现“捅弦”或者压弦的情况,避免在颤弦的过程中发生按弦。需要注意保持手臂的放松。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