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教学 >

古筝小摇奏法

  中国筝王赵玉斋:“小摇”奏法,盖世无双

  赵玉斋,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东北古筝学会会长。山东郓城人。自幼学古筝。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卖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副教授。1953年获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优秀表演奖。曾对筝进行改革,将十六弦增到二十一弦。创作演奏的筝曲有《庆丰年》、《新春》等。编著有《古筝曲集》、《筝曲选集》等。

  赵玉斋教授在古筝演奏艺术上,始终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广泛借鉴,勇于创新,他在数十年的演奏实践中,创造了很多他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技巧,丰富了古筝演奏艺术,使古筝的表现力更加完美。这是古筝演奏艺术的宝贵财富。现就赵老独特的古筝演奏艺术作一简要叙述:

  第一,在下滑音后施以重颤音奏法。

  例如:《凤翔歌》。这首筝曲是由山东琴书大过门逐渐演变而来的。赵老凡遇到2 音和6 音多施以音头较强而稍带下滑的重颤音。如第一小节左手在下滑音后,迅速在2 音上施以重颤。第四拍第二个音加以下滑点奏。第四小节左手颤音加大力度,下滑音,左手要采用垂直下滑动作,造成粗犷、泼辣效果。

  第二,按、滑、颤溶为一炉的技术手法。

  如《汉宫秋月》第八小节;第十小节;第十八小节,在下滑和上滑的同时加重颤音奏法,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凄苦情绪。使之发出凄凄切切断肠之声。

  第三,玲珑剔透的“小摇”。

  在山东筝曲中经常遇到同音反复,这种同音反复有时在本弦音上演奏,有时在其相邻的下一条弦上,经过按、滑后产生。例如:1音是在6 弦上按弹出来的,5音是在3弦上按弹出来的,称为“邻弦同音”。赵老凡遇到这种同音,都是用大指关节进行弹奏,筝专业人员把这种演奏技巧称为“小摇”,以便区别于以大指掌指关节为轴的“大摇”奏法。赵老的“小摇”音符颗粒饱满,指关节灵巧自如,并且能强能弱,是一般专业演奏人员难于达到的。

  例如:《风摆翠竹》

  “托”、“劈”力度均衡,音响清晰透明,生动地描绘出清风徐徐吹来,翠竹轻轻摇摆,风戏竹动的生动景象。赵老不但演奏一般“托、劈”技法时出音颗粒饱满,乾净利落,而且连续长时间的摇奏,音响效果始终如初。例如:《山鸣谷应》全曲从头至尾,“小摇”技巧贯彻始终,赵老在这长达三十四小节的快速摇奏中,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在长时间摇奏中,指力不但丝毫没有减弱,而且还能强奏、弱奏,在遇到实音和按音的邻弦同音奏法时,左手配合准确、默契。通过音韵的细腻变化,将乐曲的意境,表现得真切动人。在双音摇奏时,赵老指力更加坚强有力,音响效果浑厚宽广,气势豪迈。

  第四,八度的频繁应用

  山东筝曲中,八度奏法使用频繁,这一点是区别于其它筝派标志之一。赵老编写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的新曲,八度奏法使用得更加频繁,差不多每个乐句,甚至每个小节都有八度奏法,他的八度奏法,力度饱满,声音纯厚。

  第五,“加花”奏法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筝曲中采用很多“加花”奏法,音多而华丽,这在其它地区则少见。如:潮州筝曲的“加花”奏法,叫“送三仔”(三个音),多在正板音出现前的一瞬间弹奏,一带而过,山东筝曲“加花”奏法,多出现在正板上,用大指“连托”数弦。赵老在创作中把这一手法加以发展,不但使用下行音阶“加花”奏法,而且也采用上行音阶“加花”奏法,并且把“加花”奏法做为旋律形式出现。如《庆丰年》主题再现后第四小节。

  在其后面多次变奏中,频繁的使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尾部分广泛使用了音阶上行、下行、双手同时刮奏手法,气势宏伟壮观,似万马奔腾,以排山倒海之势,在情绪极其高亢中结束全曲。

  第六,双手抓奏的创新与发展

  赵老大胆吸收钢琴双手技巧,采用三和弦、和音及左右手交替演奏多声部等技术手段,成功的创作了筝曲《庆丰年》。

  我们知道,传统古筝演奏方法,右手只用三个手指弹奏,常用的指法,只有“托”、“劈”、“抹”、“挑”、“勾”、“剔”、“大撮”、“大反撮”等指法。左手辅助右手,在筝码左侧弦段上进行颤、按、滑、揉等技法,起润色旋律,增加韵味作用,只是偶尔在筝码右侧弦的低音区配以简单音型和刮奏,进行陪衬。如山东古曲《山鸣谷应》“中勾二勾,左手对匀”。浙江近代筝曲“月儿高”、“四合如意”、“将军令”等,左手应用又较复杂、丰富了一些(指五十年代前),而《庆丰年》创作于1955 年,在那个年代,该曲中双手技巧首次突破旧的习俗,有了大胆的创新与发展。在变奏中右手频繁采用八度和滑奏技法;左手常用三和弦加以陪衬,增加了和声色彩,烘托出华丽、欢快曲调。有时右手在中音区奏旋律;左手在高音区奏三和弦;左右手交替奏旋律;用级进音阶推进旋律双手交替抓奏和弦;左手按于码上,右手中指扫弦,大指奏哑音;刮奏二拍、四拍等多种技法,以极快的速度、高低声部交相呼应,华彩烘托、层次分明,此起彼伏,把乐曲一步步推向高潮,把人们欢庆丰收,锣鼓齐鸣,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写得酣畅,淋漓尽致。

  赵老的演奏技术过硬的基本功,是靠日积月累辛勤练功而得来的。赵老从小学艺,在放羊之余拜王登海为师,学扬琴、竖琴等,后来又从师樊锡雨、黎连俊学弹筝。跟随师傅走街串乡演出,过着半乞讨式的生活。在他十八岁( 1943 年)时开始向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先生学筝、擂琴,赵老每周两次从家到县城往返八十华里去学艺,拔山涉水、风雨不误、历尽辛苦,白天干农活,早晚坚持练四个小时琴,后来跟王殿玉先生到徐州、武汉等地演出,有时每天演出两场(星期日加演早场)晚上侍奉老师到半夜,早晨三、四点钟起来练功。冬季脚踏冰雪,眉挂寒霜。夏日蚊虫叮咬,汗水淋漓。功夫不负苦心人,赵老的演奏技巧在这千辛万苦历程中,不断成长。在他六旬登台演奏之时,其刚健指力不减当年,可见功底之深厚,技术之超群,令人惊叹!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