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刚刚从国内来加拿大的家长都问我:孩子在国内已经学钢琴学了几年了,也参加过国内的钢琴考级,到了加拿大如何与当地的钢琴学习、钢琴考级接轨呢?加拿大钢琴考级与大陆钢琴考级有什么不同呢?了解其中差异,有助于孩子找到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路。
国内的钢琴考级组织者有国家级、省市级,还有各音乐学院体系的,可谓名目繁多。虽然也设有乐理考级,但是大多允许考生自由选择,乐理考级与器乐考级不硬性挂钩。国内琴童的优势是基本功扎实,钢琴教学强调手指独立性、力量性、灵活度的训练。
加拿大考级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指,音乐考级仅有皇家音乐学院(RCM)考级一家“别无分店”,作为家长不用费心选择哪家组织的考试更权威,更公正。所谓复杂是指:除了考钢琴弹奏以外,还要考听音(Ear Tests)和视奏(Sight Reading),考试内容比国内多了许多。五级以上要求参加乐理考试,否则不予颁发证书。
如果孩子考到相应级别,可以作为学分使用,免修相应课程。到目前为止,BC省的规定是这样:如果你通过钢琴六级和乐理一级考试,可以抵10年级相应学分;获得钢琴七级和乐理二级的证书可以抵11年级的学分;通过八级和乐理二级的考试可以抵12年级的学分。北美有些大学的音乐专业也把学生音乐考级的等级证书作为入门的要求之一。
与加拿大同级别比较,国内所选曲目在技术难度上要深一些,音乐上则要求简单,也因此有些老师在音乐方面对孩子的训练和培养少。为此,国内的孩子有这种现象:手指状态非常好,演奏清晰,有力,跑动灵活,但曲子弹得就是不好听。RCM钢琴考级曲目的选定,比较广泛,很多曲目音乐性要求较高,但是技术难度与国内相比要低一到两级左右。当然,也有考级曲目的选择两国不仅相同且安排在同一级别,这样的曲目通常是音乐上要求较高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加拿大很多琴童的演奏在音乐上表现很好,但并不代表弹奏就没有问题。因为疏于训练,不少孩子的手指力量非常差,以至于看起来象在“摸琴”,而不是“弹”琴,且琴声很小,折指、手型不正确等现象很突出。
其实,不论孩子的程度高低,只有在技术与艺术上齐头并进,孩子的音乐学习才是成功的。
初到加国的琴童迫切要解决的是乐理和视唱练耳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大陆琴童在这方面训练缺乏。这两方面提高了,参加本地的考级就不会有大问题了。也要知道,RCM的理论考试内容并不简单。如乐理2级的考试,两小时内要完成7、8张试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几乎可以和国内大专院校音乐专业的入校乐理考试相比,甚至有些题目的难度堪比结业考试。乐理虽然是种理论,并不代表着可以脱离开音响去学习。最好的办法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乐理中的各种概念能用音响解释出来,而不是成为数学题(解答乐理题时很多答案是需要“算”的)。也只有这样学习,孩子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学习不至于枯燥,不是为得证书而学习。我认为,这也才是RCM设定理论考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