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考级
主页 > 器乐考级 > 钢琴考级 >

钢琴考级中钢琴家长和业余教师的心态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钢琴热”已席卷了整个中国。每年钢琴考级时,考级的地方挤满了前来考级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望着张张充满对钢琴艺术充满希冀的脸,笔者无语。

  钢琴考级最初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孩子对钢琴音乐的兴趣,规范钢琴业余培训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琴考级、钢琴教育背后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盲目购琴、糊涂考级、混乱教学……,背离了钢琴考级的初衷。

  一: 钢琴考级制度混乱 ,和拿钱买证书差不多,为过级练琴只弹考试曲。

  钢琴考级制度随着每年考级人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混乱。不仅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考级机构有(1)音协,(2)艺术类大学,(3)培训机构. 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统一的考级标准,不少单位组织的等级考试并不严谨。

  众多的考级机构,每年每个城市,考级达很多次。考级机构人员、考级机构与教师,往往每年只忙考级前后。考评永远就是铁定的几个人。如果出国在外,为考级可以抛弃所有事情,不远万里专程飞回来当评委。

  正规的钢琴十级考试应该是有两个专业评委,两个小时内6-7个左右的学生参加考试(以此类推),演奏完整的曲目并由评委点评,以保证考级的公平公正。但现在弹到1/3乃至更短的时间就叫停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有的考级十级,一上午考七十个,而且只有一个评委。给老师搞提成,把考级走成商业买卖。由于考级掺入了过重的商业色彩,原本单纯黑白琴键的考级,背后却演绎着各种利益熏心的内幕。

  二: 考级竟成学业任务

  每年,张黎明白羽音乐机构,来的有不少学生。讲话却殊途同归。“5级一点也不难啊,我才学了两年!妈妈让我明年就考8级!”闻声望过去,只见一小男孩对着另一小男孩炫耀地说道。一问,小男孩今年才6岁,钢琴都是妈妈教的。站在一旁的母亲骄傲地告诉机构工作人员:“每年考级就那么几首曲子,只要提前照着谱子让孩子多练、反复练,这钢琴考级还不容易?”

  机构曾测卷50个家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赞同考级,认为考级是检验孩子学琴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孩子基本只能围绕着考级这根指挥棒走,从1级到10级,80%以上是大跳级考。

  据了解,在上海市各中小学校,平均每个班就有1/3的人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钢琴。上海孩子的学琴年龄一般在三—五岁,按照平均水平来算,孩子学到初中时能达到六七级。初中学业紧张,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因此对大多数业余的琴童来说,学钢琴的任务就只剩下考级了,考级成为了他们又一门学业课程。

  三:教师回扣严重。

  目前,不少培训班的老师都跟考级机构挂钩,从中赚取回扣;同时,由于家长把孩子考级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教师培训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所以,培训老师与评委之间也逐渐形成了非常微妙的关系。

  上海的钢琴培训形式有三类:钢琴培训中心及分设点,琴行培训点以及个人教师。粗略算来,全市大大小小的培训点就有近5000家。但现在没有统一的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对老师只凭看其文凭、学历,并未有统一的上岗认证资格考试。为此,家长们偏向于选择较正规的培训中心。但正规的培训中心,教师也并非长期驻守!好的教师会挑选哪个中心给的课时费多。现在的大小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把音乐学院教授的合影,或干脆就认定是顾问或兼职教授,但这些标榜的教授,一年四季是看不到其人影的。也就是徒有虚名。一般,优质的师资也很为这些机构服务。倒是,进一些以这些教授命名的私立音乐机构,这样获得这些教授面授的几率要大许多。也有些家长通过朋友介绍,选择老师上门授课,但是老师的授课能力和资格始终让家长不放心。总的来说,为孩子学琴有个老师,很多家长不惜时间和精力作社会调查,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目前,业内的钢琴老师,存在很多问题。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干脆自己组织一些培训班。这些无证上岗的教师,大多是非专业出生(真正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也只有10-15名,且大部分出国。不过,扩招后的学生,普遍水平较低,令人汗颜)。“不少老师基础不行,但为了出成绩,就不教孩子打基础而是让他们反复练习考级所需要的几首曲子。所以过了“十级”却不会读谱的琴童太多了。”

  这种忽视基本功的教学方法,让很多孩子养成不少错误习惯。小手指的立指很特别。由于老师不教,小孩子也不知道注意,所以练着练着关节就扭曲了,连矫正都不好矫正,在钢琴方面算是废了。很多家长事后意识到,也没有办法了。

  面对这种现状,张黎明白羽音乐机构对加入学琴队伍的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家长要考查钢琴教师的水平,是不是钢琴专业的。家长不妨让老师弹奏一首十级的曲目。此外,家长也可以调查一下该教师教过哪些学生,学生在权威的专业比赛中拿过多少大奖。其次,家长要学会和老师沟通教学理念,注重钢琴基础的培养,而不是急于拿证。

  四:找好老师好像大海捞针——培训机构优劣难分

  目前,95%的家长,要找钢琴老师会感到烦恼不已。如张黎明白羽音乐机构来了一位林女士,自述:起先给孩子找了个在幼儿园兼职的钢琴老师。教了半年,她发现孩子的指法不标准,于是换了个老师给孩子纠正指法。1年后,又给儿子换了个“好”老师。最后,闹得孩子不想再学了。听说上海音乐学院有个有名气的老师开设了钢琴“专家门诊”,她又给孩子挂上2000元的“号”,等了近两个月,终于等到老师上课,可是孩子还没适应老师的教法,45分钟的课就上完了。

  五: 培养情操和心灵

  钢琴教育家张黎明教授认为:音乐可以培养情操和心灵,让孩子在高雅艺术氛围中能体会到自然的和谐,自然的美,如没天赋不妨只当爱好。

  钢琴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考级不是学习钢琴惟一衡量的标准。所以,学琴学生不要太满足于考级的指标,最关键的是你学得怎么样,其次是钢琴是否能给你带来快乐。

  要想在钢琴方面有所成就,必须全面考虑到天赋、音乐敏感、表达欲望、音乐感悟等诸多因素。如果孩子很突出,就要下定决心让其在音乐方面成材。反之,就姑且将学琴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业余爱好。

  六: 培训市场应由专业协会来管

  钢琴教育应该考虑整体性,启蒙老师既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又要弹奏准确。一旦孩子接受了错误的弹奏法,一辈子都难以改过来。同样道理,学生有钢琴等级考试,那么培训机构和老师也同样要有等级认证。学生队伍高速增长使本来有限的师资更显匮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之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令人担忧。钢琴培训市场应该由专业协会来管理,通过协会来规范培训市场,发布培训信息,给家长权威的参考。而专业协会其本身也要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形成良性互动。

  七:关于钢琴比赛

  除了参加考级,钢琴大赛也是孩子学艺路上的重要经历。但许多大赛都会打着政府机构或者行业协会的旗号招收参赛者,其实承办方只是一些借机敛财的商家。

  一些公司拉着个大旗全国展演,来了以后在宾馆里弄上几个人。一轮收了钱再收第二轮,完了以后还进京比赛,弄一个宾馆给你住着(另行收费),交钱辅导,不辅导拿不了奖。对教师则是拉几个学生给多少提成,这种情况是五花八门。从学琴到考级、参赛,家长们出钱,孩子们出力,而结果却让人非常所望。

  作为素质教育的钢琴培训,应负有社会责任,而不仅仅只是“生意”。 商业化的钢琴培训,如果缺少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相关政策的约束,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就很难从源头上遏制住那些受“金钱左右”的考级和比赛。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