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1928.12.1— ) 越剧女表演家。原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十二岁进上海陶叶剧团(男班)“雅”字班学艺,十六岁加入雪声剧团,在演出《明月重圆夜》时袁雪芬因病辍演而由她代演主角,在表演和唱腔上着意学袁,被称为“袁派小花旦”。以后又先后参加芳华剧团、玉兰剧团、云华剧团与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等合作,在玉兰剧团时以演出《香笺泪》而成名。该剧内容悲凄,唱腔亦多哭调,因此有“悲旦”之称。1950年组建合作越剧团(1977年改组为静安越剧团),任团长。其唱腔在袁派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有所变化,五十年代初形成戚派。唱腔旋律平易,朴实真挚,叶字清晰,韵味隽永,感情色彩浓厚,性格特征鲜明,成为越剧各流派唱腔中最普及的腔调。她善于与音乐工作者和琴师合作,在唱腔上既保留原来淳朴的特色,同时汲取和借鉴兄弟剧种的音调加以丰富;并力求摆脱唱腔中过分低沉的情绪,予以新意。所唱新的越剧开篇《美酒献给周总理》、《迎春曲》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先后演出了《龙凤花烛》、《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琵琶记》、《玉堂春》和现代戏《丰收之后》、《救救她》、《教师日记》等。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时,与尹桂芳合演《屈原》,在剧中饰蝉娟,获演员一等奖。1979年起当选为第三、四届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