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柴科夫斯基

· 姓名:柴科夫斯基  ·英文名字:Tchaikovsky
· 生活年份:1840-1893  ·国籍:俄罗斯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后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破产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后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学法律时的柴可夫斯基柴科夫斯基出生于儒略历的1840年4月25日或者格里历的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en: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大了几十年)。
  柴科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几个月以后,就能熟练演奏en:Friedrich Kalkbrenner的作品Le Fou。1848年,全家迁往彼得堡。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钢琴的学习。
  与此同时,柴科夫斯基和意大利大师en:Luigi Piccioli相识,后者使他的兴趣从德国音乐,转向了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文琴佐·贝利尼,葛塔诺·多尼采蒂。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喜爱,他资助了儿子师从一位从纽伦堡来的知名钢琴老师Rudolph Kündinger。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恢复了对德国音乐的兴趣,并且持续一生的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也在开始在心中萌芽。当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于1854年死于霍乱后,14岁的他作了一首圆舞曲来纪念母亲。
  柴科夫斯基于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同时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扎列姆和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1866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两年后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自学校毕业之後,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和声学教授尼古莱·鲁宾斯坦聘请他做音乐史的教师。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父亲已经退休,经济上颇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职,接下来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教书的待遇不特别好,仅能餬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从事这份工作能够有很充裕的时间创作,所以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没多久,他就因为压力太大又过度工作,在1877年时精神崩溃离开学校。休了一年假後,他尝试回到学校继续教书,但是没多久就放弃,决定退休。在瑞士休养一阵子之後,便搬到基辅与妹妹同住。
  1868年开始,柴科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的成员逐渐走得很近。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後,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有一次,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临阵上场替代指挥他自己的歌剧《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之后便开始常态性的从事指挥工作。克服与生俱来的舞台恐惧症之後,他逐渐开始习惯在舞台上指挥自己的创作,并常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结识不少当时的音乐家。
  1891年,柴科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五月五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莱的恶评,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阁迟迟未演,未料在美国首演却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柴科夫斯基的招牌。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科夫斯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著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後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後的旋律都没有关联,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non sequitur),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一场灾难性的婚姻
  Tchaikovsky in 1874柴科夫斯基同性恋的倾向很早就为人所知。尽管证据都在苏俄时期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性向对于自身的生活以及作品影响甚巨是无庸置疑的。有些历史学家仍认为他是异性恋,但是大部分学者根据他的仆人苏佛努夫(Aleksei Sofronov)以及外甥大卫朵夫(Vladimir "Bob" Davydov)的证词,相信他最亲密的伴侣都是同性。其他的证据大多可见于书信、日记及其弟马戴斯特(Modest,亦是同性恋)的信件中。#p#分页标题#e#
  在法学院的学生时期,柴科夫斯基曾经暗恋过法国女歌手狄希耶‧雅朵(Désirée Artôt)但在女方结婚之後,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Antonina Miliukova)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其实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但是女学生相当坚持,不断持续写信。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Pushkin)的诗作「尤金‧奥尼金」(Eugene Onegin),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年轻时拒绝了塔琪安娜以致后来终生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科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回绝这段感情。两人于1877年7月18日结婚。
  The composer at age 37 with his wife, Antonina Miliukova (1877)蜜月还没结束,柴科夫斯基就后悔了,在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时,他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但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
  他的哥哥安纳托利(Anatoly)到圣彼得堡火车站接他时,几乎认不出面前那个一脸憔悴、濒临崩溃的病弱男子就是自己的弟弟。安纳托利火速将他送到邻近的旅馆,发作了一阵之後,柴科夫斯基昏迷了整整两天。这期间他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除了安纳托利之外大概就只有精神医师知道。医师建议柴可夫斯基彻底改变生活形态,要他不要想要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也不要再见新婚妻子。自此之后,柴科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著。
  此后的几年,柴科夫斯基很害怕安东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安纳托利试著说服她去办理离婚,安东妮雅却不肯离婚,也不愿配合对外宣称两人婚姻破裂的理由是因为柴科夫斯基有外遇。出版商尤尔金森(Pyotr I. Jürgenson)费尽唇舌为柴可夫斯基争取离婚机会却始终未果,却在1880年的夏天发现安东妮雅另结新欢已有半年,还生了孩子,都被丢到孤儿院。安东妮雅在1896年被诊断出有精神病,并于1917年病逝。
  至于柴科夫斯基,他并不将自己的精神崩溃归咎于安东妮雅,而相信那是命定的悲剧,是对于他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惩罚。尽管结婚的经验像是一场梦魇,身为同性恋的柴科夫斯基对于婚姻的憧憬却从未消减。当安纳托利订婚时,柴可夫斯基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信中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被一个女人温柔的触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够躺在他的腿上亲吻著她.……”后世的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妻子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想藉由婚姻来取回早逝的母亲罢了。
    柴科夫斯基死于1893年的11月6日(当年合儒略历10月25日),正好是第六交响曲首演后九天。他的遗体被运至圣彼得堡Alexander Nevsky Monastery的Tikhvin Cemetery,坟墓就在相熟的作曲家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和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的附近,一尊由著名雕塑家为他所作的雕像低头沉思着,似乎还在思考着“命运”,还在构想着他的新的音乐创作。
  大部分当时的学者都认为他死于霍乱,起因是因为喝下受到污染的自来水。但是近几十年来,另外几种理论逐渐流行起来,一般都相信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法学院校友会对同性恋的抵制运动导致。
  音乐史学家亚历山德拉·欧尔洛娃(Aleksandra Orlova)在他未出版的《柴科夫斯基点滴》(Tchaikovsky Day by Day)一书手稿中,口头证词做为证据来支持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的推论。他认为柴可夫斯基服用砒霜自杀,所以死亡日期和屍体处理才会遮遮掩掩,产生前后不一的说词。然而,欧尔洛娃的论点缺乏书面上的证据,因此受到多方质疑,至今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还是个未解的谜。
  英国籍作曲家麦克芬尼希(Michael Finnissy)以柴可夫斯基生前的最后几天与死亡为题,作了一部名为《羞耻罪衍》(Shameful Vice)的歌剧。
  部分人认为柴科夫斯基是因为爱上自己的外甥最后被迫自杀而死。


事件年表

1840 年 5 月 7 日生于俄国沃金斯克,位于现今乌特模脱自治共和国的境内,是一个金属工业城。柴可夫斯基的父亲是矿场检查员,母亲则具有法国血统,祖先于十六世纪时迁居到俄国。
1862 年安东 . 鲁宾斯坦音乐教室升格为圣彼得堡音乐院,柴可夫斯基于是辞去司法院工作,正式成为音乐院学生。柴可夫斯基在作曲方面进步很快,这一段时期他完成了一些管弦乐及室内乐小品的习作。


1865 年自音乐院毕业,毕业作品是一部以席勒 " 欢乐颂 " 为题材而写的清唱剧,得到了银牌奖。柴可夫斯基的毕业作品获得了尼古莱 . 鲁宾斯坦《安东 . 鲁宾斯坦胞弟》赏识,并被延请至尼古莱请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的音乐教室担任和声学老师。

1866 年尼古莱 . 鲁宾斯坦的音乐教室改制成莫斯科音乐院,与其兄所创设的圣彼得堡音乐院共同成为俄国最富盛名的音乐学府。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院教书的待遇不高,但却有较充足的时间作曲,因此在到任的第一年内,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 " 冬之梦 ",只是首演时观众反应冷淡,而且在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中,柴可夫斯基因工作过度而导致精神方面受到一些损伤。

1868 年,柴可夫斯基开始与俄国国民乐派五人组的成员交往,1869 年他接受该组领导人巴拉基列夫建议,写了著名的管弦乐幻想序曲 " 罗蜜欧与朱丽叶 " 。而此同时,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也与俄国国民乐派逐渐远离,俄国国民乐派主张采用俄国民族素材写作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而柴可夫斯基作曲风格则较倾向于西欧作曲家的乐风,不过这两种不同的作曲方向后来均成为十九世纪后半叶俄国乐坛的两大潮流。

1869 年柴可夫斯基经历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事件,爱上了女歌手黛西莉 . 雅尔托,两人并曾发展出一段恋情,可是个性内向害羞的柴可夫斯基一直不敢开口向黛西莉求婚,以致后来黛西莉另觅恋情。虽然柴可夫斯基在感情上受挫,不过作曲上却有了斩获,他初期的一些杰作如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第二号交响曲以及交响幻想曲暴风雨等陆续问市。#p#分页标题#e#

1874 年柴可夫斯基谱出了最著名的降 b 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完成之初曾遭尼古莱 . 鲁宾斯坦恶劣批评,但当毕罗于 1875 年将它带往美国首演后,立刻获得了非凡的成功,至今这首协奏曲也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受世人喜爱的曲子之一。

1875 年至 1880 年间,柴可夫斯基又完成了第三、第四号交响曲、芭蕾音乐天鹅湖、钢琴曲集四季、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斯拉夫进行曲、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歌剧尤金 . 奥涅金等杰作。这些作品的成功,使柴可夫斯基在俄国乐坛的份量大为提升,也使他成为国际注目的俄国作曲家。

1876 年底柴可夫斯基开始展开他与梅克夫人之间长达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运输商人遗孀,因为仰慕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才华而愿意每年提供六千卢布好让柴可夫斯基辞去教职专心从事作曲,但是她也提出了两人永不见面的条件,所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始终都只靠通信联络,两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见过面。

1877 年一位自称莫斯科音乐院学生的安东妮娜 . 米留可娃写了封热情的仰慕信给柴可夫斯基,并要求见面,起初柴可夫斯基并不理会,但米留可娃不停地写信并以自杀作为威胁。不得已柴可夫斯基只好同意了米留可娃要求,并在对米留可娃的痴情感动中同意娶她为妻。婚后九个礼拜,柴可夫斯基就因为极度不能适应婚姻生活而精神濒临崩溃边缘,甚至企图自杀以逃避婚姻。于是医生便劝他转换环境并做长期休养,所以此后一年的时间,柴可夫斯基独自到瑞士及意大利等地旅行,而与米留可娃的婚姻至此也等于结束了。

1881 年尼古莱 . 鲁宾斯坦去世,柴可夫斯基以 " 一位伟大艺术家的追忆 " 钢琴三重奏作为悼念。1884 年柴可夫斯基获得沙皇赠勋,1885 年出任俄国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会长,同年并完成 " 曼佛瑞德交响曲 " 。

1887 年年底至来年间柴可夫斯基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在莱比锡、柏林、汉堡、布拉格、巴黎、伦敦等地巡回指挥自己的作品并获得广大回响,此行并会见了布拉姆斯、德弗乍克、查理 . 史特劳斯、葛利格及佛瑞等作曲家。

回国后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第五号交响曲,并于该年夏天完成。之后到布拉格指挥 " 尤金 . 奥涅金 " 演出,返国后于 1889 年作出芭蕾音乐 " 睡美人 "。

1890 年柴可夫斯基再次赴意大利旅游,在佛罗伦萨完成了歌剧 " 黑桃皇后 "。随然转往俄属高加索,在那儿接到了梅克夫人来信,梅克夫人表示她的经济情况恶化,必须终止柴可夫斯基的资助,并且要断绝他们两人之间的交往。

柴可夫斯基此时已是一个地位稳固的知名作曲家,经济不虞匮乏,不过梅克夫人的绝交对他仍造成精神上相当大的打击。

1891 年柴可夫斯基赴美访问,并在纽约、华盛顿、巴尔的摩、波士顿及费城等地指挥自己的作品。1892 年 3 月完成芭蕾音乐 " 胡桃钳 " ,1893 年完成六号悲创交响曲,于1893 年 10 月 28 日由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首演,然而首演时观众反应并不热烈。

1893 年 11 月 6 日柴可夫斯基因霍乱去世,享年 53 岁。


代表作品

《f小调第四交响曲》
《e小调第五交响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
《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上一篇:斯特拉文斯基
下一篇:舒伯特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