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
主页 > 名家名曲 > 中国名家名曲 >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董锦汉

1957年,董锦汉出生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一个白族家庭。排行老六的董锦汉,人称阿董。 童年时代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得董锦汉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在他10岁那年的暑假里,看到当时正在读大学的二哥拉二胡和小提琴,董锦汉被那优美的琴声深深地吸引,在他的请求下,二哥开始教他拉琴。

 

  1971年,正在上中学的董锦汉积极参加各种文艺组织,参加包括革命样板戏在内的各种演出活动。一天班主任把他喊到宿舍,将自己珍藏的一本《刘天华二胡曲集》送给他,这本曲谱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里显得尤为珍贵。这是董锦汉拥有的第一本正规曲谱,他靠着这本书每天练琴,学习了《良宵》、《月夜》、《光明行》和《空山鸟语》等十大名曲,为他日后学习二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董锦汉依然保存着这本曲谱。

 

  1973年春节,大理州歌舞团到喜洲镇演出,听说喜洲有个小伙子二胡拉得不错,就让他去考专业的文工队。董锦汉考了梦寐以求的大理县文工队,但出身不好,没有被录取,他的第一次希望很快就破灭了。但越是这样,董锦汉从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第二年,董锦汉初中毕业,进入云南省文艺学校。1979年董锦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学校要他留校当老师,可他却想实践,就到了云南省歌舞团工作。他从乐队演奏员到独奏员,最后成为首席。在4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董锦汉去过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有了一定的艺术经历和舞台阅历。1983年,他考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同时攻读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先后师从于夏中汤教授和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陈振铎教授,1987年分别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的双学位。

 

  1996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大理白族三月街民族节一改以往的欢庆形式,而上演了由董锦汉创作的《洱海故乡月》个人作品音乐会。

 

  1996年年底,中央少数民族乐团承办了首次中央民族大学新年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董锦汉在艺术创作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接着,董锦汉又极力主张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把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引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并纳入到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学大纲,此建议被学校采纳并得以实施。 董锦汉的创作领域很广阔,从交响乐、协奏曲到室内乐、声乐、影视音乐他无不涉猎。在音乐舞台的光环里,董锦汉留下了一个个创作精品,也因此留下了他的名字。

 

  第一交响乐《南诏奉圣乐》;第一民族交响乐《佤寨篝火》;二胡协奏曲《望夫云》;管弦乐组曲《大理素描》;民族管弦乐组曲《云岭情怀》;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演出晚会第二场音乐《神州欢歌》……

 

  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中国民乐指挥家协会理事

 

  中国二胡协会理事

 

  中央少数民族乐团现任指挥、艺术总监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1987 中央民族大学理论作曲、二胡演奏双专业优秀毕业生

 

  1996 入《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1996 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洱海故乡月》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国爱乐乐团演奏)

 

  1996 创建中央少数民族乐团,并致力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曾指挥该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国图音乐厅先后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中国经典民族音乐”等二十余场音乐会

 

  1996-2007 曾率团跟随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族博物馆《多彩中华》艺术团先后赴韩国、新加坡、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安道尔、德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深受国际友人赞誉

 

  2001 中国北京电视台录制播出专题片《音乐人生——白族作曲家董锦汉》

 

  2004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录制播出专题片《艺术人生——阿董往事》

 

  2004 中国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录制播出专题片《洱海边上走出的白族音乐家——董锦汉》

 

  2004 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担任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迎接奥运会圣旗演出中《国歌》合唱指挥及《奥运宝贝》音乐指导,受到北京市委、北京奥组委颁发的荣誉奖

 

  2005 《中国民族报》刊登专题文章《董锦汉——一个以民族音乐为生命的人》

 

  2005 组建中央民族大学“阳光女孩”民族室内乐团,担任艺术总监 并荣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颁发的荣誉奖

 

  2005 在上海国际音乐节中,荣获上海文联、上海国际音乐节组委会颁发的优秀贡献奖

 

  2007 应挪威国际音乐节组委会邀请,赴挪威参加第十八届国际民间音乐节。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