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托凡尼 (Mantovani)
从事职业:编曲, 指挥, 小提琴
艺术风格:轻音乐
所在地区:意大利
人物介绍
曼托凡尼1905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凡尼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举家迁居英国,考入伦敦音乐学院。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只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院作职业性演出,以演奏轻音乐为主,他是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他那清湛的演奏技巧和华丽明朗的美妙琴声,使人听后回味无穷,于是当时的他就已经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赢得巨大的声望。1933年,曼托凡尼加入了英国籍,此后他重新组建了一个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的管弦乐团,这就是后来的曼托凡尼乐团。 曼托凡尼从管弦乐团的弦乐器中找到了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这种富有特色的弦乐演奏,就此成为他乐团所特有的音乐特色。此后,曼托凡尼改编了大量雅俗共赏、和谐悦耳的乐曲,听众给他的乐团取了一个“曼托凡尼之声”的雅号。相比那些喧杂热烈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说,曼托凡尼的音乐无疑是一服令人舒畅的清凉剂。曼托凡尼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现方式,并能恰如其分地驾驭管弦乐队,使整个乐队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使听众为之倾到。 在五、六十年代,曼托凡尼的演奏几乎风靡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人听人爱的美乐,唱片畅销数十年,并成为全球首位立体声LP销量突破一百万的音乐家。而在中国,曼托凡尼亦是在“文革”之后的各地广播电台中播放率最高的外国音乐代表,当年他那抒情清新的乐韵,不知让多少的中国乐迷领略了“外面的”音乐世界,从而留下了无数美丽的回忆。
作为同属环球宝丽金集团旗下的著名古典音乐品牌,出版本碟的英国Decca(笛卡)唱片公司和德国的DG相比,规模、历史、艺人阵容可能都相去甚远。但是在爱乐者和发烧友的心目中,Decca录音所特有的开阔而深远的音场空间感、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如临现场的精确定位,以及华丽自然、辉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已经和其蓝红相间的商标一样,成为了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黄金招牌。在艺术家的阵容上,Decca最引以为傲的是曾签约旗下40年多年的专属指挥大师乔治·索尔蒂爵士,他不仅为Decca创下了唱片史上的惊世巨献《指环》,更是世上获得葛莱美奖项最多的艺人,声望盖天。此外还有C高音之王帕瓦洛蒂、女歌唱家迪·卡娜娃、钢琴名家何什肯纳奇、小提琴女将郑京和等等。再有,迷倒世人的轻音乐团曼托凡尼、美国爵士乐传奇艾灵顿公爵、名歌手平·克劳斯贝等也曾为Decca留下珍贵的录音。
由此可见,Decca是英伦之岛唯一可与百年老牌EMI相匹敌的古典唱片厂牌。 录音方面,Decca在50年代立体声录音的萌芽时期,就已经由资深录音师K.E.Wilkinson(威尔金森)发明了一种的独特的麦克风摆放阵式。这种后来被称为“The Decca Tree”的“麦克风树”,是以一组位于支架左右的麦克风和另一支垂直在适当距离的麦克风为主,这三支话筒构成的“麦克风树”矗立舞台,配合其他麦克风的辅助,可将单点和多点方式录音的优缺点加以妥协,创造出细致、平衡又不失动态的录音效果。这种录音技术确立了Decca以后的录音风格,拥有最平衡的音域和最深阔的音场,音质流光溢彩,华丽无比。曼托凡尼乐团是当年第一次尝试这种录音技术的乐团,其后这一摆法被推广到Decca的古典管弦乐和歌剧录音中,取得重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