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美国音乐指挥名家《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从事职业:作曲, 指挥, 钢琴, 教育家

  艺术风格:古典音乐

  所在地区:美国

  人物介绍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1990年10月14日,美国当今最杰出的音乐指挥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2岁。他是一位集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其艺术造诣举世推崇。国际舆论认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难以填补的”。

  伯恩斯坦于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他自幼聪明,喜好钢琴,凡是接触过的曲子,几乎都能很快弹奏出来,显示了超众的天赋。17岁那年,他跻身哈佛大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毕业后又分别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和伯克夏音乐中心专修钢琴和指挥。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有梅利特、比斯顿、希尔、范格罗娃、雷纳、汤普森、库塞维茨基等。伯恩斯坦从这些名家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功底。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以前难得有国际级的指挥。在伯恩斯坦之前,美国的大指挥都来自欧陆,比方像托斯卡尼尼、奥曼第与布鲁诺·瓦尔特、马勒等。伯恩斯坦这位天王级指挥可以说是弥补了美国人的遗憾;不但如此,他的终生成就更可名列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前五名指挥家。他在世时和另一位超级天王卡拉扬可说是王不见王,乐坛上也只有伯恩斯坦可以溶解卡拉扬那种不怒而威的帝王形象。他出书、上电视、制作儿童音乐节目,在在赢得了难以数计的赞赏与荣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是位优秀作曲家,他的‘西城故事’、‘憨第德’等等都是相当杰出的作品。

  同不少大音乐家相似,伯恩斯坦的成名也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时刻。1943年11月13日,布鲁诺·瓦尔特生病,瓦尔特打电话给助理指挥伯恩斯坦,简单通知改由他指挥,没有排练,在彻夜紧张的第二天,伯恩斯坦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驾驭久负盛名的纽约交响乐团完成了舒曼、瓦格纳、施特劳斯等高难度作品的演出,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令听众为之一惊。他就是伯恩斯坦。第二天《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消息,盛赞了这位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小伙子。从此,伯恩斯坦的所有重要音乐活动都受到音乐界和舆论界的广泛重视。他的名字也逐渐与全球许多一流乐团联系在一起。

  伯恩斯坦可以说是超级浪漫的动作派,鲜的是启蒙他指挥的老师莱纳偏偏最恨指挥家在台上“跳舞”。因为他酷爱现场录音,以致他在DG的录音,耳尖的乐迷可以细数伯佬跺脚的次数。小克莱巴的动作是浑然天成,他老兄偏偏是苦心雕琢,连面部表情都极为“入戏”,而且据说排练与上台没啥差别。

  他在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华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的曲目有‘唐吉诃德’、舒曼‘曼富雷’序曲与华格纳的‘名歌手’序曲)。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象’、音乐剧‘夜生活’等等。在频频担任纽爱的客席后,他终于在1959年升任为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

  1959年,伯恩斯坦荣幸地被聘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响乐团之一——纽约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成为该团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并由美国训练而成的指挥。伯恩斯坦率领乐团几度赴欧、亚、非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普遍赞誉。他指挥的曲目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尤以阐释匹兹堡、马勒、拉威尔、西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见长。行家评论“他的每次演出,都有如一首新作问世”,这表明伯恩斯坦的艺术富于创造美。伯恩斯坦的三大音乐剧《镇上》、《康狄德》、《西部故事》,更是堪称经典之作,在百老汇久演不衰。1969年,伯恩斯坦因为对世界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美国政府授予“桂冠指挥”称号。

  他在纽爱的功绩到底“伟大”到什么程度呢?纽爱一向以难以驾驭闻名,有“狂马”的名号,偏偏伯老似乎很懂驯马术,纽爱这匹在舞台上狂舞的野马,到这位在指挥台上狂飙的伯恩斯坦手中,真的服贴下来,发酵出难能可贵十二年,号称纽爱的黄金岁月。十二年后伯佬辞职,纽爱的水准下滑,历任梅塔、布列兹都无法有所作为,直到现任的马索上任后才有所改观,足见伯佬厉害的程度。

  他后来转至欧洲发展,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维也纳爱乐个个技艺高超,团员音乐素养普遍一流,对于指挥他们可是精挑细选,看不上眼的指挥他们可是会扯后腿。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乐团保持良好关系已属不易,更别说是要教给他们东西了。当伯恩斯坦第一次与这个天王乐团合作排练时,一曲奏毕,团员和他都心知肚明,“我们的关系将是长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极少数可以再给这个超级乐团东西的指挥,因此维也纳爱乐颁给伯恩斯坦“荣誉副同志”的殊荣。

  当年自纽爱退休并转往欧洲发展时,他认为交响乐团正面临著危机:从莫札特到马勒是交响乐团不断进化提升的全盛时期,当时交响乐团泉源旺盛,但现在可是诣诣清水,源头不继,优秀作品奇缺。他相信给当代音乐的管弦乐曲目加砖添瓦,是自己这个作曲家可以有所作为的。同时他还深感当代音乐作品中,人们找不到生活中的音乐洪流。

  伯恩斯坦的一些音乐喜剧和芭蕾音乐作品一上演就一炮而红。‘西城故事’之所以别具意义,就在于它把百老汇音乐剧带进音乐厅圣殿,他的严肃作品相形之下未免黯然失色。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其中的宗教因素。尽管他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宗教立场,但是作品的情感本质却是偏向犹太教,且痕迹十分明显。他一共写作了三首交响曲‘耶利米’、‘焦虑的年代’与‘凯迪希’,一首弥撒曲以及‘齐切斯特诗篇’。他常说,作曲对他来说没有问题,乐思来时一如黄河决堤,但是弃之者至少十倍于保存者。

  他的最主要事业还是指挥。曲目范围广大,上自巴洛克,下至梅湘,各家都有涉猎,不过严格说来他适合诠释浪漫派作品。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他的海顿交响曲却有著极高的评价。他的浪漫天性导致在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与布拉姆斯时碰到不少风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的‘英雄’、舒曼第二号交响曲可说是他相当优异的演出。马勒大概是他最能认同的作曲家,因为马勒也指挥。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九首交响曲可说是乐坛的奇葩,整部录音具有强烈的精神力,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伯恩斯坦后期音乐渐趋极端,结构越来越不平衡,尤其是在终乐章时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艾尔加‘谜语变奏曲’第九变奏:三分多钟搞成六分多钟;布拉姆斯第四号第四乐章:八分多钟被他拉大到十一分钟;最夸张的当属柴可夫斯基第六号第四乐章,十分钟的慢版被他玩成十七分钟。他这种诠释法很明显的只顾及到自己的情感见解,完全置结构于不顾,受到许多指挥同行“谴责”,说他是“自我沈溺”,但是在乐坛上却是独具一格。至少我们无法否认他对于德奥曲目的深邃见解,我们无法说对错与否,只能说喜不喜欢罢了。

  他的歌剧指挥也是一绝,在已经录音的歌剧中包括‘费黛里奥’、‘法斯塔夫’、‘玫瑰骑士’、‘卡门’等等,最具纪念意义的应属他唯一一次与巴伐利亚歌剧院合作的‘崔斯坦与依索德’;当然他也录制了自己的作品,就像布列顿一样。他得天独厚,年轻时在SONY的录音到了DG几乎是全部重新来过一遍,而且悉数改采现场录音。他非常明白自己的魅力所在,一旦离开现场他就没有情感的倾诉对象,也许就根本无法指挥了。他的唱片录制数量与销售量应可名列唱片排行前五名,而且质量均优,相当难得。

  伯恩斯坦可以说是美国音乐史上永远难忘的一个名字,他多才多艺,博学多闻,其天份与禀赋应受到最高的赞扬,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当他因肺部感染而住进医院时,不少美国报纸就刊载消息称,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将意味着“美国音乐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结束了”。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音乐大师会如此快的谢世。他是继卡拉扬之后,世界乐坛陨落的又一颗巨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