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万春
从事职业:作曲
艺术风格:中国音乐
所在地区:中国大陆
人物介绍
施万春,作曲家。河北青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员,中央乐团创作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作品有管弦乐《节日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电影《青松岭》、《良家妇女》音乐等。
参与影片:
七·七事变 THE LU GOU QIAO INCIDENT(1995)
冲出死亡营 (1993)
重庆谈判 CHONGQING NEGOTIATIONS(1993)
决战之后(上、下集) AFTER THE FINAL BATTLE(1992)
大决战第2部淮海战役 (1991)
世界屋脊的太阳 (1991)
剑吼长城东 (1990)
开国大典(上下集) THE BIRTH OF NEW CHINA(1989)
秘密采访 A SECRET COVER(1989)
欢乐英雄 TO DIE LIKE A MAN(1988)
阴阳界 THE DEAD AND THE LIVING(1988)
山雀儿 CAUGHT BETWEEN LOVERS(1987)
贞女 TWO VIRTUOUS WOMEN(1987)
钢锉将军 THE STEEL-FILE GENERAL(1986)
孙中山 DR.SUN YAT-SEN(1986)
田野又是青纱帐 GREEN FIELDS AGAIN(1986)
良家妇女 A GOOD WOMAN(1985)
山的女儿 THE DAUGHTER OF MOUNTAINS(1985)
二十六个姑娘 THREE WERE 26 GIRLS(1984)
黄河之滨 AT THE BANK OF YELLOW RIVER(1984)
家庭琐事录 THE STORIES OF A FAMILY(1984)
欧妹 OU MEI(1984)
等 WAITING(1983)
梅岭星火 SPARK IN THE MEI MOUNTAIN(1982)
如意 AS YOU WISH(1982)
药 MEDICINE(1981)
丫丫 THE SLAVE GIRL(1979)
瞬间 IN A TWINKLING(1979)
青松岭 (1973)
青松岭 (1965)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作曲家施万春1978年为女高音独唱创作的艺术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以其优美的旋律、新颖的和声色彩和真挚的情感融化了经历十年浩劫后人们冰冻的心。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两周年而创作的。1978年初钢琴家刘诗昆将柯岩创作的诗词《请允许》委托给包括施万春在内的八位作曲家进行创作。施万春看到这首诗后被深深打动,在完成这首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他觉得需要对这首诗的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于是同其好友钟夏边改词边创作,经过四天的奋战终于完成。由于原诗中段“请允许”字样改编后被删去了,所以这首歌曲也改名为《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当年3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首次发表了这一作品。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从20世纪初开始,解放后至文革结束前,这一体裁的创作受政治影响有所衰落,少有作曲家涉猎。1976年文革后,艺术歌曲创作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首作品和施光南作曲,柯岩作词的《周总理,您在哪里》等多首艺术歌曲成为文革后艺术歌曲创作的开山之作。
歌曲中饱含了对周总理深切怀念之情,音乐抒情、婉转。为了突出歌词中抒情与叙述相结合的特点,作曲家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整首作品以五声性音阶作为旋律主体。前奏部分音乐缥缈如逝去,第一乐句歌词“鸿雁”所对应的旋律是上行级进的三连音与下行装饰性的级进音调,使“鸿雁”二字二声、四声的起伏十分清晰。第二段以不同的节拍律动、速度、和激动的音调同第一段形成对比。在作品间奏部分,多次运用节拍的变换,频繁的四分拍节拍变幻后在第二乐段使用了八分之六拍。
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具有很强乐队性和交响性。在它的实际演出中,也常用乐队伴奏演出,因而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可以看作是乐队伴奏的钢琴缩谱。这也同作曲家在创作时的习惯分不开:“在我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声乐旋律和伴奏是同时产生的,虽然写出来的是钢琴伴奏谱,但是我头脑里的音响是交响乐队的……”
像大多数中国作曲家一样,声乐创作是施万春比较重要的音乐实践领域,而艺术歌曲的创作更是作曲家非常衷情的创作体裁之一。作曲家谈到对自己创作的评价时说:“艺术歌曲是我十分喜爱的创作体裁之一,在我的作品中除了《良家妇女》、《孙中山》几部电影音乐之外,艺术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和电影《太阳和人》主题歌《人字歌》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了。”
流畅、优美、易记的旋律;富于色彩感的和声;节制而有创新的音乐技法运用;自然、朴素、含蓄但富于情感的音乐表达是这首歌曲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也成为施万春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