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AlexandevConstantinovitchGlazunoff,1865——1936),俄罗斯作曲家,从小学习钢琴、爱好作曲,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高足。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学完了全部作曲课程,十六岁时写出了第一部交响曲,并得到好评。他是个多产作曲家,写有八部交响曲、三部舞剧、五部协奏曲及大合唱、室内乐、钢琴曲和标题交响乐作品(如交响诗《斯切潘·拉辛》)等。他的作品,尤其是具有宏伟格局、华丽色彩的交响曲,在国内外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格拉祖诺夫(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AlexanderKonstantinovichGlazunov1865-1936)是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6岁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由李斯特倡仪,被列入魏玛音乐节演出节目。24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举行的音乐会上,他亲自指挥演奏他的《第二交响曲》和交响诗《斯捷潘·拉辛》,从而确立了“新俄罗斯乐派”的真正胜利,也巩固了格拉祖诺夫在国外作为当代一名大作曲家的荣誉。他在音乐教学方面也成绩卓著,1899年任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1905年后任该院院长。1907年,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06年始任彼德堡音乐学院院长直至1928年止。1922年苏联授予他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格拉祖诺夫是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者之一,他的创作以光辉灿烂、富于魅力和娴熟的技巧见长,代表作:《第五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斯捷潘·拉辛》。
他的第一交响曲于1882年演出。此后,写了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序曲和交响诗《斯坦卡·拉辛》。
1886年完成第二交响曲。曾受李斯特、瓦格纳和柴可夫斯基的影响。他的大多数最优秀作品——第4、第5、第6交响曲,芭蕾舞音乐《蕾梦达》、《俄罗斯之恋》以及《四季》都是1890年后的作品。
1904年完成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06年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第8交响曲。
1899年以来在圣彼得音乐院执教,1905年就任该院院长。
1906年以后写了几部大型作品:两部钢琴协奏曲(1911、1917),两首弦乐四重奏(1920、1930),大提琴协奏——叙事曲(1931)和单簧管、长笛和弦乐协奏曲(1934)。
一鸣惊人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犹如一颗彗星横空出世,光芒四射,令世界乐坛为之瞩目。
1865年8月10日,格拉祖诺夫生于彼得堡的一个出版商世家,父为出版商,其母为钢琴家,格拉祖诺夫自幼喜爱音乐。在技术学校读书期间,经巴拉基列夫(1837——1910)推荐,从1880年1月4日起,每周日上一次课,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学习音乐理论。格拉祖诺夫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甚至卧病在床时,贪婪地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在一年半内学完了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主要课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赞叹道:“他在音乐上简直不是天天在进步,而是时时刻刻在进步。”
1881年,格拉祖诺夫创作的E大调第一(《斯拉夫》)交响曲(作品5号,题赠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翌年3月2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义校当年的第二次音乐会上首演,一鸣惊人。当年仅16岁的曲作者身穿学生制服出台谢幕时,令在场的听众惊讶不已。居伊(1835——1918)撰文称赞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才华横溢”。而那些墨守成规、心怀敌意的乐评家则竭尽攻击诽谤之能事,说什么交响曲是其父母花钱雇人捉刀的产物;当晚在舞台上竟然亮出了一个由两位著名魔术家署名的花篮;报纸上甚至还把格拉祖诺夫画成一个尚在吃奶的婴儿。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俄罗斯音乐的赞助者贝里亚叶夫(1836——1903)聆听了格拉祖诺夫的第一交响曲之后,对这位俄罗斯音乐的新秀极为赞赏,并给予他全力支持。
声名远扬
贝里亚叶夫是一位木材商人,热心于支持俄罗斯音乐事业。1885年,他斥资在德国莱比锡成立贝里亚叶夫音乐出版社,专门出版俄罗斯音乐作品,曾是欧洲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其首次出版物就是格拉祖诺夫根据三个希腊主题写成的《第一序曲》(作品3号,1882)。其后,格拉祖诺夫的几乎全部作品都由该社出版。同年,贝里亚叶夫还创办了“俄罗斯交响音乐会”。1883年,格拉祖诺夫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语文系。贝里亚叶夫十分器重格拉祖诺夫,他亲自带领年轻的作曲家赴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摩洛哥访问。1884年,格拉祖诺夫由贝里亚叶夫陪同,在魏玛会见了李斯特,在大师的推荐下,这位初出茅庐的音乐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在魏玛音乐节上演出,使格拉祖诺夫在欧洲乐坛声名远扬。1888年,格拉祖诺夫两次在俄罗斯交响音乐会上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1889年,格拉祖诺夫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举行的俄罗斯音乐会上,指挥演出了他的升F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16号,1886,题赠李斯特)和交响诗《斯坚卡·拉辛》(作品13号,题赠“伟大的俄罗斯天才—鲍罗丁”)。交响诗《斯坚卡。拉辛》是作曲家20岁时创作的,运用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素材与鲍罗丁(1833——1887)式的东方风格主题,刻画了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具有悲壮的史诗风格,堪称俄罗斯交响诗的典范之作。1890年,格拉祖诺夫完成了D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33号),音乐颇受柴科夫斯基和瓦格纳风格的影响,是其交响乐创作迈向成熟的一个阶梯。
步入成熟
格拉祖诺夫的才华引起了柴科夫斯基极大的关注。1890年,柴科夫斯基在致格拉祖诺夫的信中写道:“我是你的才华的热烈崇拜者;我极为珍视并认真看待你的追求,你对艺术的忠诚。我愿促成你的才艺充分发展,我愿能够对你有所助益。”为此,柴科夫斯基不断地给予他指导和帮助。格拉祖诺夫还得益于俄罗斯复调大师塔涅耶夫(1856——1915)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对位法的写作技巧。格拉祖诺夫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说:“我发现柴科夫斯基首先是一位抒情旋律作曲家,他把歌剧的各种要素带进了交响乐。”而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创作,正是吸收了柴科夫斯基的抒情性和鲍罗丁的史诗性,才形成其特有的乐观明朗、抒情叙事的音乐风格。
1893年,格拉祖诺夫完成了具有抒情性与叙事性风格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48号,题赠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表明其交响乐创作业已成熟。
星期五晚会
1891年起,在贝里亚叶夫家里举行“星期五晚会”,演奏俄罗斯室内乐新作。格拉祖诺夫创作的大部分弦乐四重奏都曾在“星期五晚会”上演奏过。以第三(《斯拉夫》)弦乐四重奏最为著名。此外,格拉祖诺夫还作有一首弦乐五重奏,钢琴小品,浪漫曲和合唱作品。
格拉祖诺夫不仅赢得了恩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尊敬,并与其结为挚友。他还成为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李亚多夫(1855——1914)为中心的新俄罗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里亚叶夫逝世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与李亚多夫共同负责保护其遗产,并继续贝里亚叶夫生前开创的各项事业:出版俄罗斯音乐作品,举办俄罗斯交响音乐会和以格林卡命名的一年一度的作品比赛(1884—1917)等,旨在弘扬俄罗斯音乐文化。
续鲍罗丁遗作
格拉祖诺夫在捍卫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莫过于他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8年至1890年共同整理续成了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格拉祖诺夫“根据记忆”谱写了歌剧《伊戈尔王》序曲。格拉祖诺夫还整理完成了鲍罗丁未完成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的两个乐章。无论是整理或续成前人的作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为了维护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遗产,而埋头创作的精神,以及把握原作风格的艺术造诣,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格拉祖诺夫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他的绝对听觉和内心听觉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令人望尘莫及。他与音乐史上的那些交响乐大师一样,通常要等到乐曲已经在他心里胸有成竹之后方才动笔,而一写下来就是定稿。他是一个充满交响乐思维的作曲家,他能视谱弹奏最复杂的总谱,听起来像一个卓越的乐队在演奏。他对于乐队中每一件乐器了若指掌,运用自如。1896年,格拉祖诺夫访问伦敦,在指挥排练他的第四交响曲时遭到了乐手的抵制,作曲家当场从容不迫地拿起圆号,吹出了被认为“不可能”演奏的音符。
1907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授予格拉祖诺夫名誉博士学位。可见,作曲家在英国享有的崇高声望,比起勃拉姆斯、圣-桑斯、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包伊托和格里格等大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旺盛时期
19世纪90年代中期,格拉祖诺夫的创作步入旺盛时期。继第四交响曲之后,技艺精湛、抒情乐观,充满俄罗斯民间节日喜庆色彩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作品55号,题赠塔涅耶夫)完成于1895年。翌年,他又完成了“令人赞叹的C小调第六交响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语),作品58号,题赠俄国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勃路门斐尔德(1863——193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格拉祖诺夫始终关怀备至,他指出:格拉祖诺夫的第六交响曲把他早期创作的《森林》(作品19号,1887)、《海》(作品28号,1889)、《克里姆林宫》(作品30号,1890)和《春天》(作品34号,1891)等描写性的管弦乐作品远远地抛在后面了。并感叹道:“他的想象力和惊人的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他辨识和声的惊人听觉,以及他记忆别人作品中细节的能力,使我们这些搞音乐的人都相顾失色了。”而被称之为“俄罗斯田园交响曲”的第七交响曲(F大调,作品77号)完成于1902年。同年,作曲家随即构思他悲壮宏伟的第八交响曲(降E大调,作品83号),但由于健康状况不佳,直至1906年方才脱稿。格拉祖诺夫留下了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钢琴草稿(1910),后来由苏联指挥家尤金(1905——)于1947年配器并演出。
第五交响曲在中国
人们普遍认为第五交响曲是格拉祖诺夫最为出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便如此,它与古典交响乐经典作品在音乐会上被演奏的频率相比,则颇为逊色。
1925年,由一批白俄音乐家在中国哈尔滨成立了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并于1932年6月9日由Y·M·戈尔德施京指挥,在该校演出了格拉祖诺夫的第五交响曲(见《哈尔滨西洋音乐史》)。解放前,上海工部局乐队在斯鲁斯基的指挥下,也演奏过这部交响曲(见《李德伦传》)。新中国成立后,仅于2001年7月14日,由笔者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在星海音乐厅演奏过一次格拉祖诺夫的第五交响曲,并成为当晚最受欢迎的曲目。
学院派的代表人物
格拉祖诺夫的交响乐创作虽受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但未能摆脱平稳工整、学院派的痕迹,以至作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革新精神。作为一位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格拉祖诺夫对正在崛起的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持保留甚至敌视的态度。如他称德彪西(1862——1918)是“现代颓废者”,尽管他称赞《牧神午后》“配器的趣味极高”——认为这是受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他本人的影响也不无道理。他甚至把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列入了"该死的不协和音制造者”的名单,至于他对斯克里雅宾(1872——1915)神秘主义音乐持否定的态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舞剧音乐
1894年,格拉祖诺夫首次应舞剧编导大师彼季帕(1819——1910)的委托,创作了《芭蕾场景》(作品52号),实际上这是一部美妙的管弦乐组曲。
1896——1897年,他和彼季帕通力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舞剧音乐《雷蒙达》(作品57号)。1898年1月7日,《雷蒙达》在彼得堡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两位艺术家都不重视舞剧的情节,而更醉心于舞步和音乐。这部舞剧音乐美轮美奂、丰富多彩,继承了柴科夫斯基舞剧音乐交响化的风格,成为俄罗斯芭蕾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翌年,他又完成了舞剧《小姐—丫环》(作品61号,又名《达米斯的考验》),1900年上演,1924年修订。优雅精致、情趣盎然的独幕舞剧《四季》(作品67号)完成于1899年,1900年于彼得堡首演。包含冬、春、夏、秋四个场景,共16首乐曲。伟大的俄罗斯芭蕾艺术家安娜·巴甫洛娃(1881——1931)当年仅19岁,在其中表演了她塑造的第一个角色而崭露头角。此外,格拉祖诺夫配器的《肖邦组曲》(作品46号,1893),1907年上演,由福金(1880——1942)编导,后改名《仙女们》,以及为舒曼、李斯特、穆索尔斯基和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乐曲所作的配器也值得一提。
一代宗师
1899年起,格拉祖诺夫任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1905年,格拉祖诺夫为了抗议沙皇当局解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音乐学院的职务愤而辞职。同年年底,当局被迫妥协,在学院终于争得了独立延聘教授和选择院长的自治权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等人重返学院,并由格拉祖诺夫继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之后出任院长,直至1928年。格拉祖诺夫从事音乐教育30年,贡献卓著,是俄罗斯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但耗费了作曲家近半生的精力。当年俄罗斯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格拉祖诺夫遇到的种种困扰是不难想象的。他全力保护犹太学生和犹太音乐家,使之免遭沙皇当局的杀戮。他用自己的年薪接济贫困学生。他风趣地告诫那些莘莘学子:“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每当学年结束时,他毫无例外地亲自聆听数百名学生的考试(包括打击乐的考试),并逐一提意见,写评语。在他领导彼得堡音乐学院(十月革命后更名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时期,学生数千名,无一不受惠于一代宗师格拉祖诺夫的教诲。1922年,苏联政府表彰格拉祖诺夫创作生涯40周年。授予他共和国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并决定给予格拉祖诺夫便于他创作活动与他成就相称的生活条件。但他当即表示,希望不要把他置于和其他公民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同时呼吁政府关照音乐学院的取暖问题,从而及时解决了学院急需的劈柴。
创作衰退
繁重的院务工作和社会活动大大地限制了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创作。如前所述,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在他出任院长之前开始构思的。而他的那部举世闻名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号,题赠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尔(1845——1930),也是此前(1904年)创作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卡尔·弗莱什(1873——1944)在盛赞这部协奏曲的同时惋惜道:“如果他不是因为酗酒,肯定会写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格拉祖诺夫嗜酒如命,他离不开伏特加。尽管每饮不会超过两瓶,但如果没有酒精支撑,格拉祖诺夫恐怕就上不了课。因此,他在就任院长之后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只有两部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92号,1910——1911)和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00号,1917)。而从他完成第八交响曲之后到作曲家逝世的30年中,其交响乐的创作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这实在令人惋惜。
侨居国外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之后,夏里亚宾、格列恰尼诺夫、库谢维茨基、马尔科、拉赫玛尼诺夫、海斐兹、皮亚季戈尔斯基、霍罗维茨、普罗科菲耶夫等一大批俄罗斯音乐家流亡国外。而格拉祖诺夫于1921——1922年访问赫尔辛基和德国之后,毅然返回了祖国。1928年,格拉祖诺夫赴维也纳参加舒伯特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前往巴黎就医。而实际上是格拉祖诺夫行前因出面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鲍里斯·戈登诺夫》的配器版本进行辩护,遭到当时音乐界的学阀阿萨菲耶夫的恶毒攻击,严重地伤害了大师的尊严,迫使他离开了祖国俄罗斯。
由于健康的恶化和心情郁闷,在侨居国外的八年中,他的音乐创作和社会活动寥寥可数。1929年,格拉祖诺夫赴美国访问,在底特律指挥演出了他的第六交响曲。而在此期间,作曲家只写了C大调第七弦乐四重奏(作品107号,1930),一首C大调大提琴叙事协奏曲(作品108号,1931)和一首降E大调萨克斯协奏曲(作品109号,1934)。1936年3月21日,格拉祖诺夫在巴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