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意大利巴洛克舞曲:帕萨卡戈里亚舞曲介绍

  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是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的。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音乐史上把自歌剧诞生的1600年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期,也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卡奇尼、蒙特威尔第、阿·斯卡拉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意大利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奠定了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歌曲“古典美”的美学规范。目前,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已经成为国内外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首选教材。因此,对这一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巴洛克时期,声乐艺术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是:实现声乐与宗教的分离,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虽然有时也出现一些宗教情绪,比如宗教歌曲等,但主要表现的已不再是“神”而是人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忏悔。它也有绝望、叹息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但就在这里面我们也可发现它实际上洋溢着强烈的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声乐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以歌颂爱情和赞美大自然为主题的抒情歌曲极大丰富了声乐体裁,并第一次占据了声乐曲库的首席。正如尚家骧在《欧洲声乐发展史》所说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量的反映了思念、爱慕、离愁、哀怨、邂逅的喜悦、失恋的痛苦、典雅的风度、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友谊、甜蜜的回忆、幸福的憧憬……爱情方面的主题。”歌曲《别再使我痛苦、迷惘》是阿·斯卡拉蒂的一首哀怨、悲戚、凄凉风格的小咏叹调,表达了一位深受爱情折磨愚弄的人想用死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和迷惘。歌中凄楚无奈地唱道:别再使我痛苦迷惘,让我死,把我埋葬!你那双负情的眼睛,毫无同情、怜悯的目光,心如铁石,寒若冰霜,无视我的悲伤,无视我的悲伤。别再使我痛苦迷惘,让我死,把我埋葬!作品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恋者内心强烈的哀痛、失落、无奈、苦不欲生与背弃爱情者那比冰还冷、比石还硬的残酷绝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撼人心魄的悲剧性的效果。

  《恒河上升起太阳》是斯卡拉蒂的另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小型艺术歌曲。它描绘了在阳光的沐浴下,恒河两岸万物生长,五彩斑斓,生机盎然,是一首充满对大自然赞美的颂歌。歌中唱道:恒河上升起太阳,多灿烂、多辉煌,河面上也闪耀着光芒……它擦干那露水,让它不再发光,那泪珠般的朝露,它不能再发光。草原上的花朵像星星在闪烁……歌曲风格华丽、明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这些歌词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它热情讴歌曾经被教会倍加贬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理直气壮的行为。这些歌词都是大胆的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表达;洋溢着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乐观明朗情绪,以细致的笔调、丰富的感情抒写了摆脱禁欲主义的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愫,既典雅、甜美、流畅和风趣,又含蓄、高贵、庄严甚至气势宏伟。

  音乐的风格特征:

  1 旋律声部的流畅性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19世纪俄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艺术的主要魅力,主要诱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没有旋律,即使有再勉强的和声组合,发挥了对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奇妙的作用,一切也仍然是苍白,没有色彩,僵硬的。”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旋律的调式与调性是旋律构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歌曲的感情色彩与情绪。不同的调式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绪,或明亮或暗淡,或刚劲或柔和,各具特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之一是教会调式为大、小调所代替。大调对于表达明朗、抒情的音乐内容很适合。歌曲《胜利啊、胜利啊》就是以C大调为其骨干调式创作而成的一首挣脱欲海情渊,歌唱爱情解脱的胜利之歌。该作风格明朗、欣慰优美、坚韧刚毅。小调在表达黯然、忧郁、忧伤而含蓄等音乐内容是特别有效果。歌曲《别再使我痛苦、迷惘》是以典型的西洋g和声小调式,以带严格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创作而成的一首旋律哀婉、风格凄楚的爱情悲剧作品。乐曲开始就以小调为主干音:属音的反复出现而确立了小调毋庸置疑的统领地位,而且小调的主、属音贯穿于全曲的始终。所以小调的暗淡色彩、低迥的风格也无疑是此曲的主调风格。

  此外,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作曲家更多地将大、小调两种不同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音乐的发展,进行色彩的对比,生动地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深刻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让我痛苦吧》是歌剧《里那尔多》中的一首著名咏叹调,它是以歌剧咏叹调常用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写成。A乐段宣叙调是降b和声小调,急若旋风般的道白,奠定了全曲的音乐基调。B乐段开始就引入新的调式——升F大调,音乐从激愤狂怒转至凄苦、悲凉的主旋律。C乐段回到降b和声小调,与A乐段在调式上形成首尾呼应,起到了既变化又统一的作用。

  2 伴奏织体的简洁性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采用了几乎与旋律及其节奏同步的四部和声式的和弦伴奏织体(即柱式和弦织体),有着突出的旋律、清晰的低音和丰富流动的和声。这种和声性伴奏织体是以突出的和声表现为特征的,依赖和声的功能作用、力度、色彩及和弦的各种变化来为主旋律服务,使音乐的形象更加鲜明与清晰。歌曲《阿玛丽莉》《多么幸福能赞美你》《让我死吧》《让我痛苦吧》等这类作品速度不快,节奏平稳,旋律线以级进为主,起伏不大,一般都是采用了四部和声式的和弦伴奏织体。此外,还有少量速度稍快、节奏有弹性、音调活泼的歌曲一般采用复调性伴奏织体。这种伴奏织体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备独立的旋律共同结合为特征,表现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思,其内涵丰富而深远。

  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艺术内容上,都表现一种简洁朴素、自然流畅的特点,与后来的歌剧相比,它没有复杂多变的心理和剧情,也没有气势磅礴的音乐背景。它的表现方式简单而且大众化,伴奏和声的写法简洁。但是,简洁不等于单调,古典作品表现出的纯朴性正是人们倍感亲切、乐于接受的。伴奏采用简洁、流畅的织体造型,更加体现出古典时期作品的平静、文雅、朴素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另一方面对声乐作品连贯(1egato)的把握。这里所指的“连贯”是指音乐情绪上的连续、不间断。再者是指声音的连续、平稳,避免声区和音色、咬字和吐字不统一的现象。声音的连贯意味着声音均匀流畅自如,音波平稳而自然,音色统一而优美,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母音的转换和咬字动作使音乐和声音的线条受到破坏。声音的连贯要求歌唱者气息的控制应像小提琴演奏中的运弓那样平稳、流畅、抑扬、自如。这一时期的许多声乐作品如《不,不,不要期望》《阿玛丽莉》等几乎每个乐句都被标上长长的连音线。事实上,即使有的歌曲在谱面上虽没有标记很多的连音线和“legato”标记,为了真实地表现作品,在实际演唱中也一定要讲究声音和音乐情绪的连贯。没有声音的连贯,是无法把握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征的;没有声音的连贯,是很难做到美声歌唱中“美”的歌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意大利歌剧的产生和来的这些古典意大利歌曲,不仅体现出作曲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同时又具有这一时期所特有的风格: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思想,一般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流畅、优美,词曲结合紧密;钢琴伴奏织体简洁、纯朴;歌唱的风格典雅,感情细腻。正是这些风格特征构成了古典声乐的艺术美,给了后世莫大的声乐艺术享受和启示,开辟了声乐创作艺术的新天地。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笔者诚望通过本人的研究,加深现今歌唱者对这类歌曲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听众带来完美的声乐艺术享受。

  三、演唱风格的抒情性

  演唱从来就不只是简单的发声过程,即使作品的表现只需难度不高的发声技巧,它仍然需要丰富的情感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也如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封建的、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桎梏被打破了,个性解放的直接结果是爱情成为文艺(包括音乐)强烈、突出的主题。为了表现这样的内容,就必然形成了一种以柔和而甜美、细腻而舒展、幽婉而恬静为基础的演唱风格。再者由于当时的作曲技法、和声、节奏等色彩运用的变化比较简单,描写强烈戏剧矛盾冲突的音乐手段还不够突出,以及受到当时审美理念和审美风格的限制,所以当时的演唱既无强力的重音,也无浓厚的低音,声音的力度也不是很强,不能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为了达到抒情演唱的目的,一方面对音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这一时期大部分的歌曲的演唱力度不宜过大,强弱幅度也不要过于夸张。尽管那个时代的人同样具有真挚、深沉的感情,但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术条件,以及当时的审美观念,都不允许也不可能容忍那个时代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像浪漫主义和真实主义思潮繁荣时期那样的热情和激烈。细腻而不纤弱,激情之处的弱声运用也会产生特别的美感,同时更加贴切作品的风格,平实的演唱蕴涵着无限激情。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大概正是在表面的柔情和内在的激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如果从头到尾用一成不变的音量,就会使听众失去新鲜感,听觉就会变得迟钝起来。用声音的力度变化、对比的手法来处理和演唱歌曲,不仅使旋律增加律动感,造成一种波澜起伏、滚滚向前的动态美,而且可以用来描绘意境和抒发人们心潮起伏的激越情怀。无论是对独唱还是合唱歌曲,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时是绝对离不开声音力度变化、对比的处理方法的。歌唱演员掌握和运用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越熟练,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也就越有帮助。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