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把广东音乐送到田间地头

  18日中午,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团员们把演出所需的乐器、服装、道具搬上大巴,一路直奔增城派潭镇。在那里,他们将为当地群众献上一场精彩的广东音乐曲艺欣赏会,这是今年以来他们众多文化惠民演出中的一次。据悉,自2012年以来,该团每年都有50场左右的文化惠民演出,把广东音乐送到城镇社区、乡村田间地头。

  到达演出地点派潭影剧院,团员们马上就忙开了,布置舞台、自己化妆、简单排练……下午3时,一曲合奏《孔雀开屏》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台下,早已坐了不少观众—带着孙女的爷爷、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大妈,还有专程从乡下坐车来的民间私伙局发烧友。一曲终了,引得台下拍烂手掌,喝彩声阵阵。

  尽管整场演出才1个多小时,但节目内容丰富,有木琴独奏,有粤曲弹唱,有小品,还有南音说唱。演出结束后,观众还觉得意犹未尽。“以前也看过演出,但第一次听到水平这么高的音乐,大饱了耳福。”特意从乡下赶来的李先生竖起大拇指。李先生还找到该团副团长吴菊红索要联系电话,“你们可不可以到我们乡下去演出?”

  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薛子亮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他们就开始走进社区、农村,每年的文化惠民演出在35场到50场,足迹遍及汕头、惠州、茂名等地的城镇和农村。薛子亮说,对农村老百姓来说,一年难得有机会看到演出,更别说是这么高水平的演出了。该团演员林婷婷认为:“这种亲民、便民、乐民的演出,不再‘高高在上’,不用买票去看,而是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请你看,老百姓自然很欢迎。”

  推广广东音乐,普及广东本土文化,也是该团文化惠民演出的一个责任。“广东音乐、曲艺离不开它生长的土壤,惠民演出也给广东各地带去了纯正的广东音乐和曲艺,有利于广东音乐、曲艺的推广和普及。”薛子亮认为,而对于剧团来说有演出才有生命力,演员们有演出机会,在演出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本次演出的压轴戏是一首南音说唱《生命时速》,特别受到台下观众的赞赏。记者了解到,它是以发生在广州的公交车闯红灯救助病危乘客的一则新闻作为创作题材,正面表现了广州这座城市对“新广州人”的帮助和包容。它是已故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汤凯旋的绝笔之作,今年荣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提名奖。在刚结束的第三届广东省曲艺大赛中,它又获得职业组比赛节目类一等奖,其表演者林婷婷也获得职业组比赛表演奖一等奖。

  “这个题材源自生活,贴切生活,与观众有共鸣。通过传统的艺术形式手法,将这些好人好事传扬出去,能提高社会的正能量。”薛子亮说。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