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让更多年轻人步入古典乐殿堂

 星期广播音乐会复播10年 让更多年轻人步入古典乐殿堂

  ■文汇报讯 记者 金久超

  当国际古典乐演出市场都面临“银发族占全场”的问题时,在上海,隔周星期日上午10:30的上海音乐厅里,却聚集了越来越多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时甚至出现一家老少齐聚欣赏古典音乐会的情景。钢琴大师米歇尔·坎帕纳拉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主动要求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只因他太想知道这些年轻观众是如何步入古典音乐殿堂的。

  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这就是星期广播音乐会(以下简称星广会)的魅力。

  “幸福感最高的50元消费”

  星广会创办于1982年,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资源条件和广播特点,电台编辑创立了以舞台现场演出加电台实况直播的音乐会系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一度因为缺乏资源支撑而停止现场演出和直播。2004年,上海开播了中国内地唯一的专业经典音乐频率“经典947”,又适逢上海音乐厅平移成功,星广会作为“经典947”的拳头栏目重新恢复了现场演出和直播,其中不乏曹鹏、陈燮阳、黄蒙拉和张诚杰这样的新老两代音乐家献演。

  星广会责编何红柳告诉记者:“做音乐节目当然想要拓展受众群体,而现场音乐会能有效地把普通观众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高票价是大众进入古典乐之门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吸引更多人入门,星广会一直保持“低门槛”,全场最高不超过50元的公益低票价被乐迷亲切地称为“‘魔都’幸福感最高的50元消费”。

  星广会复播10年来,不仅成为上海市民的共同音乐课堂,也见证了上海古典音乐人口的蓬勃增长。这之中,有因病缠身通过广播与音乐结缘的姜明华,出院后他开始与星广会两周一次“约会”;也有像徐水月这样的独居老人,通过古典音乐排遣空虚和孤独,“不出国门就听遍世界”;更有将车厢当作第二个家的“的姐”沈梅珍,古典乐伴她驶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作为无国界语言伴她迎送了无数中外乘客。甚至许多年轻乐评人和音乐家都曾因星广会而有缘走上了音乐道路。小提琴家黄蒙拉说,星广会的低票价让更多听众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通过了解和接触真正进入到这个世界中。

  “如果没有受众基础,其他东西都只是空中楼阁。当然,这么低的票价不可能做到收支平衡,但新成立的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反哺公益媒体群的节目研发、制作及播出,也会扶植经典艺术和传统文化,策划更多的线上线下活动。”经典947总监沈舒强透露。

  “导赏”带领观众更深入

  正是因为星广会的受众黏着度很高,有些观众几乎场场都来,也造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当然会欣喜,可又更希望有新人加入,至于听久了星广会的人,其实对古典音乐已有了点门道,他们应该去听更为专业的音乐会,这里毕竟只是吸纳普通入门级爱好者的平台。”何红柳的纠结不无道理,门槛低扩大了“古典音乐人口”后,如何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并分层,是普及古典音乐遇到的新问题。

  星广会对此也在进行不同的尝试。比如说黄蒙拉每年有一场星广会演出,并出现在辰山草地音乐会里,星广会在此基础上对他年底演出的曲目进行铺垫介绍,并在电台的其他各档节目里推荐,最终形成引导的良性循环。在星广会的演出过程中,也会由上海音乐学院王勇博士、资深音乐节目主持人张民权等在现场进行讲解“导赏”,配上介绍作品内容的现场视频字幕、精美节目册,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的曲目预告,这些办法都在尽可能弥合普通听众与高雅音乐之间的距离。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所有演出都该这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带观众深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如何做好“导赏”,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