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素净的画面上,简笔勾勒出一幅冬日萧瑟景象,枝头林立的几只乌鸦,却点睛般道出暗暗生机——这是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为自己最新的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特意请中央美院教授为封面作画,上面“中文版”三个字虽然不大,却正如画面中那几只活跃的乌鸦,牢牢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
艺术歌曲中文唱艺术歌曲中文唱
“头啖汤”,即第一口汤的意思,钟爱喝汤的广东人,在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方面,总有着先饮“头啖汤”的精神。以前虽然不乏有人演唱过中文的《冬之旅》,却也只有一两首,此次,身为广东人的彭康亮推出整张中文版的舒伯特声乐套曲,着实有着先饮“头啖汤”的精神,尝试,需要勇气,也正因如此,才能先于别人尝到“头啖汤”的鲜美。
2014年清明节假期的一天,为筹备自己的德国艺术歌曲专辑在家中书房整理资料的彭康亮被一本略微泛黄、有着时间印记的《冬之旅》谱子引起了注意,这是由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邓映易先生1958年翻译、1979年再版的《冬之旅》中文版声乐套曲歌谱,他拿起来不由在书房里放声歌唱起来,动情演唱几首之后,转头发现忙于家务的妻子静静地坐在他身后,眼睛里有淡淡的泪花,“真美的旋律,而且歌词我全都听懂了,你为什么不用中文演唱给更多人听呢?”“用中文演唱德国艺术歌曲?”彭康亮一顿,唱一两首可以,一整张专辑都用中文演唱,可行吗?邓先生翻译的这套套曲,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人完整地演唱过。彭康亮把演唱中文版《冬之旅》声乐套曲的想法告诉合作钢琴家张佳林时,对方也有些犹豫,“行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彭康亮做了出版中文版的《冬之旅》声乐套曲的决定,他的内心突然有了一种热情,想到更多人能听到听懂经典的《冬之旅》,他觉得这件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劲儿头更足了。然而,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很少有人唱过中文版,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版本,而且翻译得好的版本非常少,邓先生的版本是少有的既忠实于德国诗歌原意、又符合演唱特点的版本,但因年代久远,在个别词语上也要仔细修改、斟酌。为此,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中文译词上,力求准确而且没有“土味儿”。因为是中文版,自己在演唱上更能理解词句之间的深意,演唱时投入的感情也更为准确。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五一假期,中文版的《冬之旅》录制完成,之前还抱有疑惑态度的张佳林在参与伴奏录制之后,也毫不犹豫地说:“行!”
在7月份中央音乐学院室内音乐节上,彭康亮奉上了一台中文版《冬之旅》音乐会,观众挤满了学校的音乐厅,很多人只能站着听,一位来自英国皇家学院的艺术指导在音乐会后找到彭康亮说:“你唱得太好了,中文的演唱依然很好诠释了作品本身,深深感动了我!”这位艺术指导还邀请他到英国演唱这个中文的版本。不少观众还纷纷给彭康亮发来了反馈,有人说这是“一种冲破文化冰层的尝试”,有人感觉如同“触电一般”,更有一位观众深深赞叹:“彭先生,此谓大逆有道!艺高人胆大之举也!”中央音乐学院一位退休钢琴教授是艺术歌曲的发烧友,听完这盘专辑后兴奋地告诉彭康亮:“我夫人从来不愿意听艺术歌曲,今天竟然和我一起从头听到尾,真的很难得!”
“高龄”留学 尝过苦,甜才真
出人意料的“破冰”之举,已经不是彭康亮第一次而为之,他曾在37岁时选择从零开始到日本留学。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彭康亮被当时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选进团担当独唱演员。他开玩笑说,自己是行李都没放下就开始了团里的演出。在东方歌舞团9年时间,他参加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成为国内知名的歌唱演员。在团里工作了五、六年之后,一次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问他:“彭康亮,你还没玩够啊?”他很疑惑:“玩儿?我每天很认真工作啊。”一次,他和好朋友吴迎(吴祖强的儿子)一起听音乐会,吴迎开玩笑问他:“彭康亮,你这块儿宝石啥时候发光啊?”原来,大家都觉得,学习美声唱法的优秀学生彭康亮,应该重新回到古典音乐的舞台上来。
这让一直在团里唱流行歌曲的他不由认真思考起来,一次去日本演出,一位日本朋友问他愿不愿意到日本留学研读歌剧,一开始他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这位朋友真的忙前忙后给他联系起来,留学日本的事情终于提上了日程。那时,彭康亮有过犹豫,毕竟歌舞团工作稳定,妻子又刚刚怀孕需要人照顾,而且自己已经37岁,这在留学生里绝对已经是“超龄”甚至是“高龄”。但是,要回到古典音乐的舞台,留学日本的机会很难得,当时日本的音乐资料、信息比国内丰富得多,在歌剧方面更是与欧洲无缝接轨。因为舍不得他这个“台柱子”,团里一直没有批他的留学报告,最后彭康亮一狠心,递了辞职报告。拿着发到手里的“待业青年证”,他对妻子说:“破釜沉舟,胜败就在这一遭了。”
留学日本的日子特别清苦,因为年龄大,又想抓紧时间学习,彭康亮只能周末打零工,干些搬运工、搬草皮的体力活儿。一起打工的留学生竟然有他当年的歌迷,他们不解地问他:“放着大明星不当,来打工干啥呀?”后来,妻子也到了日本,全力打工供他专心上学,妻子直到现在还说,自己对丈夫的能力和精神特别信任,所以才会义无反顾支持他。最后,他以全勤全优的成绩结束了研究生的学习。在经历5年的学习后,他开始在日本歌剧舞台磕磕碰碰的“打拼”生涯,在合唱团里唱合唱,被指挥发掘后开始唱小角色,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积累经验,一些没有报酬、戏份很少的小角色他也去演,有时甚至是到乡村去演出。
彭康亮坦言,那段时间对一家人又是一个艰难的考验:自己已四十多岁,干着挣不到钱看来还似乎没意义的工作,孩子慢慢长大,妻子因为长期劳累手腕长出骨刺,看着在国内是优秀舞蹈演员的妻子如此受苦他非常心疼,犹豫是否要放弃理想,打工挣钱然后一家人回国,最后妻子劝他咬牙再坚持。机会总是留给了坚持到底的人,1998年,彭康亮考进了历史悠久的日本藤原歌剧团,成为该团惟一的外国歌手、中国歌手,开始出演许多重要的歌剧角色,开始了真正的歌剧职业生涯。在妻子眼中,没有参加过任何声乐大奖,完全靠“白手起家”的彭康亮凭借的是自己学习与努力一点一滴积累专业技能,丈夫的坚持让她今天可以自豪地说,他是没有奖项的“无冕之王”。
普及音乐一辈子坚持的事儿
在日本留学生活的经历,让彭康亮最深的感触是,日本人口不如中国多,古典音乐人口却远远多于中国。日本一个县城就可以做出一部歌剧,合唱团、小角色他们用自己的演员,主要角色就邀请专业歌剧团演员,中国人多地阔,这方面却非常匮乏。他说,自己在日本一家德国艺术餐厅演唱艺术歌曲时,前来就餐的一家人,其中的小女孩就能与他一起合唱《菩提树》,而日本的一个歌剧粉丝可以对一部歌剧的不同版本、谁演绎过同一人物如数家珍。这些让他感叹日本普通民众的音乐素质都很高,这与音乐普及教育做得好很有关系。他发现日本很多专业学习音乐的人在从事幼师或其他基层的工作,而且没有人觉得这是“丢脸”,这样的氛围对于音乐普及非常重要。
回国后,彭康亮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古典音乐普及当中。2010年他发起了全国高校巡演,自己自费举行公益音乐会。个人普及经常会遇到很多阻力——有人匪夷所思认为他是在“搏出名”,有人总是劝他将艺术歌曲的曲目改成传唱广泛的大众歌曲……各种琐事让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走了十几个城市和高校的彭康亮累心、一直没有“官瘾”的他说起这些经历时,不由得开玩笑说每当这种时候就希望自己大小是个领导,这样或许会顺畅很多。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破冰”,让自己忙碌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许多高校舞台上。无论多辛苦,他总会想起当年自己受到恩师斯义桂先生的启发,正是斯先生的成就让他相信自己作为中国人一样可以唱得那么好,榜样的巨大力量让他意识到推广“可能性”非常重要,无论是公益音乐会还是中文版的《冬之旅》,都是为了推广这种“可能性”。他感触地说:“推广古典音乐很不易,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音乐周报)陈茴茴